德<动>
(形声。从彳,惪声。从“彳”,表示与行走有关。本义:登高,攀登)
同本义
德,升也。--《说文》
君子德车。--《易·剥》虞本。按,与剥庐对文。登也,升。君子以顺德,亦本字。
感激
然则德我乎。--《左传·成公三年》
通“得”。取得,获得
善者吾善之,不善者吾亦善之,德善。信者吾信之,不信者吾亦信之,德信。--《老子·四十九章》
是故用财不费,民德不劳。--《墨子·节用上》
德〈名〉
道德,品行;;
德,德行。--《篇海类编》
德行,内外之称,在心为德,施之为行。--《周礼·地官》注
德何如可以王矣?--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
六三德。正直、刚克、柔克也。--《书·洪范》。注:“至德,敏德,孝德也。”
孤不度德量力,欲信大义于天下。--《三国志·诸葛亮传》
无德不贵,无能不官。--《荀子·王制》
又如:德薄(德行浅薄);德望(品德与名誉);德器(德行器量);德被四方(品德高尚,满布天下);德薄望浅(谦词。品德低下,名望轻微);德门(能恪遵礼教道德的人家);德誉(道德声誉);德馨(道德芳馨);德艺(道德与才艺);德操(道德操行)
恩惠;恩德;
是不敢倍德畔施。--《战国策·秦策》。注:“恩也。”
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。--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又如:德施(恩惠;恩泽);德惠(德泽恩惠)
仁爱;善行。如:德意(善意);德政(良好的政治措施或政绩);德法(儒家谓合乎仁德的礼法);德厚(仁厚)
心意;。如:同心同德
福
百姓之德也。--《礼记·哀公问》
纵<形>
(形声。从糸,从声。本义:松缓)
同本义
纵,缓也。--《说文》
蓬发施纵,无形仪,不治家业。--《南齐书》
又如:纵缓(松懈);纵弛(松懈;放松)
南北称纵,东西称横。古作“从衡”
不别横之与纵。--《楚辞·沈江》
纵有千古,横有八荒。--清·梁启超《饮冰室合集·文集》
又如:纵贯南北的京九铁路
跟物体的长的一边平行的;。如:纵波;纵目(直竖的眼睛);纵理入口(面部有竖纹衔接至口边。命相者以为饿死之相);纵剖面
广泛x
谈道之余,纵言及文辞,…,非凡子所及。--陆游《重修天封寺记》
又如:纵意(任意)
纵<动>
发;放;;
纵,一曰舍也。--《说文》
李种坐故纵死罪。--《汉书·昭帝纪》。注:“谓容放之。”
夫民气纵则底。--《国语·楚语》。注:“放也。”
抑纵送忌。--《诗·郑风·大叔于田》
纵言至于理。--《礼记·仲尼燕居》
有如乘风船,一纵不可缆。--唐·韩愈《秋怀诗》之六
顺风纵火。--清·邵长蘅《青门剩稿》
又如:纵目(放眼远望);纵出(放出);纵兵(发兵;出兵);纵笔(放手书写)
释放;放走;
奉不可失,敌不可纵。--《左传·僖公三十三年》
七擒七纵。--《李靖》
纵虎归山也。--《三国演义》
又如:纵囚(释放囚犯);纵出(枉法减轻刑罚或非法释放囚犯;任意放出);纵遣(释放遣发);纵舍(释放;宽放)
放纵;随心所欲,不受约束,不加检点
纵欲而不忍。--《离骚》。按,任情肆意之谓也。
我实纵欲,而不能自克也。--《左传·昭公十年》
纵之顺之。--清·龚自珍《病梅馆记》
又如:若纵(如果放纵听任);纵放(言行放纵,不自检点;奔放自如,具有豪迈雄健的气势)
腾跃。如:纵跳(腾跃欢跳;跃身跳起);纵体(跳舞时腾跃轻盈的样子)
放过;。如:纵恶(姑息坏人);纵敌(放过敌人而不拦截)
指合纵。战国时期苏秦游说六国诸侯,要他们联合起来西向抗秦,秦在西边,六国土地南北相连,故曰“合纵”
必得定纵。--《史记·平原君虞卿列传》
(纵,定纵。)又
纵之利害。
谨奉社稷而以纵。
日出而言纵。
纵定乎?
歃血而定纵。
定纵于殿上。
纵<连>
纵然,即使;
公子纵轻胜。--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
纵有健妇把锄犁。--唐·杜甫《兵车行》
纵有千种风情,更与何人说!--宋·柳永《雨霖铃》
纵豆蔻词工。--宋·姜夔《扬州慢》
又如:纵有(即使有);纵大(纵然;即使);纵得(纵令,即使);纵饶(纵令,即使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