德<动>
(形声。从彳,惪声。从“彳”,表示与行走有关。本义:登高,攀登)
同本义
德,升也。--《说文》
君子德车。--《易·剥》虞本。按,与剥庐对文。登也,升。君子以顺德,亦本字。
感激
然则德我乎。--《左传·成公三年》
通“得”。取得,获得
善者吾善之,不善者吾亦善之,德善。信者吾信之,不信者吾亦信之,德信。--《老子·四十九章》
是故用财不费,民德不劳。--《墨子·节用上》
德〈名〉
道德,品行;;
德,德行。--《篇海类编》
德行,内外之称,在心为德,施之为行。--《周礼·地官》注
德何如可以王矣?--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
六三德。正直、刚克、柔克也。--《书·洪范》。注:“至德,敏德,孝德也。”
孤不度德量力,欲信大义于天下。--《三国志·诸葛亮传》
无德不贵,无能不官。--《荀子·王制》
又如:德薄(德行浅薄);德望(品德与名誉);德器(德行器量);德被四方(品德高尚,满布天下);德薄望浅(谦词。品德低下,名望轻微);德门(能恪遵礼教道德的人家);德誉(道德声誉);德馨(道德芳馨);德艺(道德与才艺);德操(道德操行)
恩惠;恩德;
是不敢倍德畔施。--《战国策·秦策》。注:“恩也。”
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。--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又如:德施(恩惠;恩泽);德惠(德泽恩惠)
仁爱;善行。如:德意(善意);德政(良好的政治措施或政绩);德法(儒家谓合乎仁德的礼法);德厚(仁厚)
心意;。如:同心同德
福
百姓之德也。--《礼记·哀公问》
箱<名>
(形声。从竹,相声。本义:车箱)
同本义
箱,大车牝服也。--《说文》
不以服箱。--《诗·小雅·大东》。传:“箱,大车之箱也。”
乃求万斯箱。--《诗·小雅·甫田》
絷騕裹以服箱。--张衡《思玄赋》。注:“箱,大车也。”
尔乃乘露箱,御良马。--晋·夏侯湛《猎兔赋》
厢房,古代居室前堂两旁的房屋,也称“个”或“序”。后作“厢”-
篬,序也。--《埤苍》
公揖,退于箱。--《仪礼·公食礼》。注:“东夹之前俟事之处。”
俟几俟于东箱。--《仪礼·觐礼》。注:“东夹之前相翔待事之处。”
西箱踟蹰。--王逸《鲁灵光殿赋》。注:“西序也。”
旁。后作“厢”
两箱悬崖数万仞,窥不见底。--《水经注》
靠近城的地区。后作“厢”
而城箱内外,义民不下四万,实不忍委之于贼,惟有竭力固守待援。--清·魏源《圣武记》
箱”字汉以前无箧笥之称。盛物的箱笼,有盖有底的方形盛物器;;x
箱帘六七十。--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
开箱睹黑裘。--杜甫《村雨》
十指不动衣盈箱。--王建《当窗织》
又如:箱钱(嫖妓的花费);箱匣(盛物的器具);箱箧(方形与矩形的盛物竹器)
箱<量>
一个箱所装的量;x。如:一箱宝石;一箱珠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