得<动>
(会意。金文字形,右边是“贝”(财货)加“手”,左边是“彳”,表示行有所得。手里拿着财货,自然是有所得。本义:得到,获得)
同本义(本来没有而争取得来成为己有);;
得,行有所得也。--《说文》
三人行必得我师焉。--《论语》。释文:“本或作必有。”
缘木求鱼,虽不得鱼,无后灾。--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
佳婿难得。--《世说新语·假谲》
卖炭得钱何所营。--唐·白居易《卖炭翁》
工之侨得良桐焉。--明·刘基《郁离子·千里马篇》
又如:得人心;各得其所;得肆(得志,肆意);得闲儿(有空闲时间;得空);得胜回头(宋元说书人在开讲正书前先说一段小故事作引子,叫得胜回头);得职(获得官职);得情报;得钱;得奖
找到;;
知得而不知丧。--《易·文言》
虑而后后能得。--《礼记·大学》。注:“谓得事之宜也。”
至德不得。--《庄子·秋水》
既而得其尸于井。--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
得知;
故无术者得于不用。--《韩非子》
礼得其报则乐。--《礼记·乐记》。注:“谓晓其义。”
武王得之矣。--《吕氏春秋·义赏》。注:“犹知也。”
捕获
然得而腊之以为饵。--唐·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
亦指被捕获;被逮捕。又如:得俊(俘获敌方的勇猛将士)
成功;完成
已经传人画图样去了。明日就得。--《红楼梦》
又如:得算(计谋成功);得策(谋略得当)
适,合;;
傲啸东轩下,聊复得此生。--陶渊明《饮酒》
具备;
积善成德,而神明自得。--《荀子·劝学》
同“德”,恩惠,感恩;
所识穷乏者得我欤。--《孟子·告子上》
地广而不得者国危,兵强而凌敌者身亡。--《盐铁论·击之》
助动词。能,能够
孔子下,欲与之言,趋而避之,不得与之言。--《论语·微子》
以是人多以书假余,余因得遍观群书。--宋濂《送东阳马生序》
进退不得,为之奈何?--《吴子·应变》
沛公军霸上,未得与项羽相见。--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得意,满足;
意气扬扬,甚自得也。--《史记·管晏列传》
常使两情皆得,彼此俱畅。--《世说新语·文学》
又如:洋洋得意
看到
林尽水源,便得一山。--晋·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
得<名>
收获,心得
古人之观于天地、山川、草木、虫鱼、鸟兽,往往有得。--宋·王安石《游褒禅山记》
开郑有得,便欣然忘食。--《南史·陶潜传》
德,道德,有德之人
尚得推贤不失序。--《荀子》
得<副>
必须,应该
君为我呼入,吾得兄事之。--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得<形>
合适;正确;
于彼计则得。--马中锡《中山狼传》
历古今之得失。--《汉书》
得<叹>
用在口语中表示同意或禁止。如:得,就这么办;得了,别说了;得也么(算了吧;又作答应之词)
用在口语中,瞧。在情况变坏时表示无可奈何,!。如:得,又搞错了;得,全完了
得<动>
用在口语中表示必须有,一定。如:这个工程得三个月才能完成
绝对必要或应当去做;
犹得备晨炊。--唐·杜甫《石壕吏》
又如:有错误就得批评;做得好就得表扬
表示推测的必然。如:要不快走,我们就得迟到了
义<名>
(会意。从我,从羊。“我”是兵器,又表仪仗;“羊”表祭牲。本义:正义;合宜的道德、行为或道理)
同本义;;
义固不杀人。--《墨子·公输》
义不杀少。
生,亦我所欲也,义,亦我所欲也,二者不可得兼,舍生而取义者也。--《孟子·告子上》
引喻失义。--诸葛亮《出师表》
度义而后动。--宋·王安石《答司马谏议书》
燕赵之君,始有远略,能守其土,义不赂秦。(义,坚持正义。)--宋·苏洵《六国论》
又如:丈义(主持正义);义断恩绝(恩情道义断绝);义不容辞(道义上不容推辞)
情谊;
违情义。--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
又如:无情无义;忘恩负义;义义合合(团结和睦);义让(为顾及情谊而相让);义友(结义或聚义的友辈);义兄弟(结义的兄弟);义气(为情谊而甘愿替别人承担风险或作自我牺牲的气度)
意义;意思
见义远。--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
又如:词义
理。如:义以成命(国家的法令,必以义理为依据,方能施行);义薄云天(义理高厚,直达云天。形容道义极为隆盛)
姓
义<形>
名义上的;;
隐士赵逸,来至京师,汝南王拜为义父。--《洛阳伽蓝记》
又如:义子(非亲生之子,而认作父子或母子关系);义父(经拜认为父。非亲生之父,即干爹,假父)
与志愿者有关的;由志愿者组成的。如:义状(起义的状子);义军;义从(志愿的随从)
善;美
宣昭义问。--《诗·大雅·文王》
又如:义问(善声;美好的声誉);义荣(由于修身立德而自然具有的荣誉);义心(常存节义的心境)
用于施舍、救济的;为公益而不取报酬的。如:义庄(旧指某些豪绅地主拨出部分田地,作为族产,以供祭祀办学、救济本族孤寡等费用);义田(为救助穷困者而购置的田地)
假的。如:义杖;义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