存<动>
(形声。本义:生存;存在)
同本义;x
存,存在也。--《尔雅》。注:“存即在。”
有天子存。--《公羊传·隐公三年》
虽存乎人者。--《孟子·告子上》
以其存心也。--《孟子·离娄下》
召寇则无以存矣。--《吕氏春秋·应同》
虽我之死,有子存焉。--《列子·汤问》
而吾以捕蛇独存。--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
又如:存济(存活;活命);存殁(活着的和死去的)
恤问,劳问;;
存,恤问也。--《说文》
无一介之使以存之。--《战国策·秦策》。注:“劳问也。”
又如:存候(存问,问候);存问(安慰,问候);存抚(存问安抚);存养(安抚养育)
访问;问候;x
存问长老。--《汉书·文帝纪》。注:“省视也。”
臣乃市井鼓刀者,而公子亲数存之。--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
又如:存见(探望慰问);存访(探望问候);存谕(存问、慰谕)
抚育;保护;;。如:存神(存养精神);存孤(恤养孤儿)
思念;怀念
五曰存爱。--《礼记·大传》
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,一篇之中致志焉。--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
又如:存眷(思念,关注);存想(考虑,思索,想像);存注(意念,注意力);存追(追念,追慕)
关心;关怀。如:存神(留神);存顾(关心照顾);存覆(关怀爱护);存润(关怀接济)
储存;保存;保全;
或仅存姓名而无事迹。--孙文《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·序》
又如:存志(保全志向);封存(封闭起来保存);存安(使之保全)
太〈形〉
(指事。古作“大”,后语音分化,在“大”字下添加符号,成指事字。本义:过于)
极大。古作“大”,也作“泰”。凡言大而以为形容未尽,则作太;;x
太,大也。--《广雅·释诂一》段曰:“后世还言,而以为形容未尽,则作太。如大宰俗作太宰。大子俗作太子,周大王俗作太王是也”。
太亦大也。--《白虎通·五行》
易有太极。--《易·系辞》。注:“大极者。”
王入太室裸。--《书·洛诰》
太上贵德。--《礼记·曲礼》
饮而不损兹曰太。--《后汉书·樊准传》
又如:太虚幻境(天上虚幻的境界);太清(天空);太乙(古代形成天地万物的元气);太极(指整个世界的总和);太原;太侈(骄泰奢侈);太无(空旷虚无之境)
身分最高或辈数更高的
太史。--《汉书·光武纪》。注:“史官之长也。”
又如:太夫人;太老师;太老伯;太老爷;太母(祖母);太后(帝王的母亲);太翁(曾祖父)
大的,广大的
太牢。--《左传·桓公六年》。疏:“牢之大者。”
又如:太仓(京城里贮粮的大仓库);太息(亦作“大息”。长长的叹息)
古代记数有所超过称“太”
汉有天下太半,而诸侯皆附之。--《史记》
安宁的,秩序正常的。也作“泰”
不乱离,不知太平之难。--魏源《默觚上》
亨通;顺利
命险太甚靡常,道离隆而匪易。--陆云《九愍》
与古代皇家、官家有关的。如:太尊(明清时对府的长官知府的尊称);太府(原为官名,亦指掌管库藏财物的官府);太常卿(汉景帝中元六年改秦奉常为太常,为九卿之一,司礼乐郊庙社稷事宜。历代相沿,清末始废)
太〈名〉
通“台”。泰阶,星名,即三台。又比喻三公;
是以玉衡正而太阶平也。--《汉书·扬雄传下》
惜乎不登太阶,以尹天下。--孔融《张俭碑》
抚剑西南望,思欲赴太山。--曹植《杂诗六》
太〈副〉
过于;过分
太区区。--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
言其太隘。--宋·司马光《训俭示康》
畏之太甚。--宋·苏轼《教战守》
又
养之太过。
又如:太半(大半,过半);太甚(太过);会议不要开得太长;屋里太闷热了,你出去凉凉吧;我对这个问题太没有认识了;他们待我太好了;这个问题确实是太重要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