必<名>
(会意。从八,从弋。弋亦兼表字音。“八”表示“分”,“弋”即“杙”,小木桩,合起来指用木杆做标记。本义:区分的标准)
标杆;标准
必,分极也。--《说文》
姓
必<动>
必须,一定要
齐宣王使人吹竽,必三百人。--《韩非子·内储说》
必为奇巧声动上。--宋·王谠《唐语林·雅量》
山水必有实景。--蔡元培《图画》
又如:必防其渐(防微杜渐之意。在事情上还不显著或刚刚发生的时侯就加以防止);必也正名(必须按礼教来端正名份)
必<副>
必然,必定
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。--《论语》
人人自以为必死。--《资治通鉴·唐纪》
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战哉。--《战国策·赵策》
又如:必因(一定;定然);必败(一定败);必昌(一定光耀);必竟(肯定;一定)
必须
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劳其筋骨。--《孟子》
必<连>
倘偌;假如
必求之,吾助子请。--《左传》
王必无人,臣愿奉璧往使。--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
仲<形>
(会意兼形声。从人,从中。中亦声。甲骨文、金文作“中”。本义:排行第二)
同本义
仲,中也。--《说文》
仲,中也,言位在中也。--《释名》
伯其甫、仲、叔、季惟其所当。--《仪礼·士冠礼》
五十以伯仲,周道也。--《礼记·檀弓》。按,古者幼名冠字,冠字谓之且字,且,荐也。表之以字,所以为伯、仲、叔、季之藉也。殷礼二十为字之时,即兼伯仲叔季呼之,周礼始字不呼伯仲,至五十乃加而呼之。女子则笄而字即称伯姬、仲姬。
伯仲之间见伊吕,指挥若定失萧曹。--杜甫《咏怀古迹》
孰与仲多。--清·黄宗羲《原君》
又如:仲子(对兄弟中排行第二者的尊称;次子);仲兄(次兄;二哥);仲年(次年,第二年);仲弟(二弟);仲叔(兄弟中排行第二者)
假借为中。时序、位次居中的,特指每季的第二个月;
以殷仲春。--《书·尧典》
律中仲吕。--《礼记·月令》
凡四时成岁,有春夏秋冬,名有孟仲季,以名十有二月。--《逸周书·周月》
又如:仲月(每季的第二个月);仲商(即仲秋);仲阳(即仲春);仲吕(中吕。古乐十二律的第六律,又称“小吕”)
仲<名>
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