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〈形〉
(会意。从“女”在“宀”下,表示无危险。本义:安定;安全;安稳)
同本义;;;
安,定也。--《尔雅》
共给之为安。--《庄子·天地》
好和不争曰安。--《周书·谥法》
心皆安下切上。--《仪礼·少牢礼》
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。--《易·系辞下》
居安思危。--《左传·襄公十一年》
风雨不动安如山。--杜甫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
然后得一夕安寝。--宋·苏洵《六国论》
谢庄遂安。--清·徐珂《清稗类钞·战事类》。
又如:安睡;安寝;安抵(平安地抵达);心神不安;坐立不安;安枕(安安稳稳地睡觉);安帖(安定;平静;妥帖);安席(安稳地坐着;安静入睡)
安逸,安乐
予出官二年,恬然自安。--唐·白居易《琵琶行(并序)》
君子食无求饱,居主安。--《论语·学而》。
又如:安佚(安闲舒适);安堵(安居,不受骚扰);安坦(安心舒坦)
安详,从容不迫。如:安童(僮仆,小厮);安娴(安详文雅);安谛(安详审慎);安矜(安祥稳重);安俟(安心等待);安宜(稳重)
安宁
毅良久稍安。--唐·李朝威《柳毅传》。
又如:安生(安宁);安豫(安宁快乐);安淳(安宁淳朴);安休
缓慢
安步以当车。--《战国策·齐策四》。
又如:安步(缓步徐行);安行
安〈动〉
使安定
与魏质以安其心。--《韩非子·存韩》
可以为富安天下。--汉·贾谊《论积贮疏》
安身立命。--明·李渔《闲情偶寄·种植部》。
又如:安神(使心神安定);安国(安邦定国;安定的邦国);安民(安定人民生活);安邦(安定国家);安内(安定内部)
安抚,安顿抚慰
若备与彼协心,上下齐同,则宜抚安。--司马光《资治通鉴》。
又如:安存(安抚存恤);安恤(安抚体恤);定人(安抚人民);安辑(安抚)
安排;安置
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。--《三国演义》。
又如:安席(入座敬酒);安座(安席)
安心。习惯、满足于
始而惭焉,久而安焉。--清·黄宗羲《原君》
郊境之内,民不安业。--《三国志·司马郎传》。
又如:安于现状;安业(安于本业);安命(顺从命运安排)
安装;x
今水大而急,不得安柱。--诸葛亮《与兄瑾言赵云烧赤崖阁书》。
又如:安电灯;安刀把儿
存着…心,怀有某种不好意图。如:黄鼠狼给鸡拜年,没安好心
安〈副〉
表示疑问,相当于“岂”、“怎么”
尔安敢轻吾射。--宋·欧阳修《归田录》
安与项伯有故。--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安〈名〉
“安培”的简称
用于外国语的音译。如:安琪儿;安拉;安第斯山
姓
安〈代〉
谁;何;什么;;
安忠?忠王。安信?信赏。安敢?敢去不善。--《孙膑兵法·纂卒》
皮之不存,毛将安附?--《左传·僖公十四年》
吾谷为难,安始而可?--《国语·晋语》
哪里,何处
沛公安在?--《汉书·高帝纪》
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。(即“公子能急人之困安在”。)--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
南方周易程序
..
咨询电话:020-34771385
邦<名>
(形声。从邑,丰声。古文从之、从田,会意。与封字从之、从土同意。本义:古代诸侯的封国、国家)
同本义
邦,国也。--《说文》。段注:“邦之言封也。古邦封通用。书序云:‘邦康叔,邦诸侯。’论语云:‘在邦域之中’。皆封字也。”
大宰之职,掌建邦之六典。--《周礼·天官·大宰》
以佐王治邦国。--《周礼·天官·大宰》。注:“大曰邦,小曰国,邦之所居亦曰国。”按,散文邦国亦通。
利用为依迁邦。--《易·益》
协和万邦。--《书·尧典》
以畜万邦。--《诗·小雅·节南山》
后非众罔与守邦。--《国语·周语》
汉避高祖讳,多以国易之
且在邦域之中矣。--《论语·季氏》
而谋动干戈于邦内。
民惟邦本,本固邦宁。--《书·五子之歌》
及公子返晋邦、瘵兵伐郑,大破之。--《韩非子·喻老》
夫子至于是邦也,必闻其政。--《论语·学而》
又如:邦畿(古代指直属于天子的地方);邦家(诸侯的封国和大夫之家);邦国(诸侯的封国。大的叫邦,小的叫国,后泛指国家)
泛指国家;
姬汉旧邦,无取杂种。--南朝齐·丘迟《与陈伯之书》
刑于寡妻,至于兄弟,以御(治)于家邦。--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
唯求则非邦也与?--《论语·先进》
又如:邻邦;盟邦;邦典(国家的法令制度)
疆界,边界。如:邦墓(周代邦域中人民聚族而葬的墓地)
国都,大城镇
逼迫迁旧邦,拥王以自疆。--《悲愤诗》
泛指地方
负海之邦,交趾之土,谓之南裔。--《博物志》
姓
邦<动>
封,分封
设五等,邦群后。--柳宗元《封建论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