艾〈名〉
(形声。本义:草名)
即艾蒿;。一种菊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(),叶制成艾绒,供针灸用
艾,冰台也。--《说文》
削冰令圆举以向日,干艾于后,承其景则得火,故曰冰台。--《博物志》
彼采艾兮,一日不见,如三岁兮。--《诗·王风·采葛》
求三年之艾也。--《孟子》。
又如:艾人(用艾草结成的草人。旧俗在端午节以艾人悬挂于门上,可以避邪除毒)
老年,对老年人的敬称
有幼、壮、艾之期。--刘禹锡《送鸿举师游江南引》
五十曰艾,服官政。--《礼记》。郑玄注:“艾,老也。”
搜索稚与艾,惟存跛无目。--梅尧臣《田家语》。
又如:艾老(五十岁以上的老人)
漂亮的人;;
国君好艾(此指男色),大夫殆。--《国语·晋语》
积得些金帛,娶了些娇艾。--《桃花扇》。
又如:艾色(美丽;漂亮。多指女色)
小人
何昔日之芳草兮,今直为此萧艾也。--屈原《离骚》
艾〈形〉
老
既定尔娄猪,盍归吾艾豭?--《左传·定公十四年》。
又如:艾孀(老寡妇);艾孀(老公猪)
艾草的颜色。即苍白色或绿色
赐驳犀具剑、佩刀、紫艾绶、玉玦各一。--《后汉书·冯鲂传》。
又如:艾绶(绿色的印绶);艾孀(年老的寡妇)
艾<动〉
终止,断绝;
夜如何其?夜未艾。--《诗·小雅·庭燎》
一旦运穷福艾。--明·刘基《苦斋记》。
又如:艾命(舍弃生命);艾艾(说话结结巴巴。形容口吃的样子);方兴未艾(正在发展,一时不会停止)
尤<形>
(形声,小篆字形,从乙,又声。乙象植物屈曲生长的样子,受到阻碍,则显示出它的优异。本义:最优异)
同本义
尤,异也。--《说文》。朱骏声曰:此字当之猶之古文,犬子也。
尤,怪也。--《小尔雅》
尤,异也。--《广雅》
夫有尤物。--《左传·昭公八年》。注:“异也。”
而视之尤。--《左传·襄公二十六年》。服注:“甚也。”
然有知强弱之所尤。--《管子·侈靡》。注:“殊绝也。”
夫子,物之尤也。--《庄子》
又如:尤功(功绩最卓著。亦指功绩最卓著的人)
惊异
公饮之酒,厚酬之,赐及从者。司马亦如之。张丐尤之。--《左传》
尤<动>
责备;怪罪
尤其室。--《左传·襄公十五年》。注:“责过也。”
畜君何尤。--《孟子》。注:“何尤,无过也。”
不怨天,不尤人。--《论语·宪问》
又如:尤苦(苛责;污蔑);尤恶(谴责和憎恶);尤怨(埋怨;怨恨)
缠绵;爱昵;。如:尤殢(尤云殢雨;也指放娇撒赖,纠缠不清);尤红殢翠(比喻男女间的缠绵亲昵);尤云殢雨(喻缠绵于男女欢爱)
尤<名>
过失,罪过
废为残贼,莫知其尤。--《诗·小雅·四月》
又如:尤诟(过失和羞辱);尤违(过失;过错);尤累(过失)
姓
尤<副>
尤其,更加
义兴人谓三横,而处尤剧。--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自新》
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。--《后汉书·张衡传》
近岁风俗尤为侈靡。--宋·司马光《训俭示康》
然是说也,余尤疑之。--宋·苏轼《石钟山记》
予此行所负之责任,尤倍重于三十年前。--孙文《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》
又如:尤甚;尤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