孝<动>
(形声。从老省,从子。本义:尽心奉养和服从父母)
同本义;
孝,善事父母者。--《说文》
孝利亲也。--《墨子经》
子爱利亲谓之孝。--《贾子道术》
慈惠爱亲为孝。协时肇享为孝、五宗安之曰孝,秉德不回曰孝。--《周书·谥法》
众之本教曰孝。--《礼记·祭义》
夫孝,德之本也。又,天之经也,民之行也。--《孝经》
孝,文之本也。--《国语·周语》
孝,礼之始也。--《左传·文公二年》
中和祗庸孝友。--《周礼·大司乐》
靡有不孝,自求伊祜。--《诗·鲁颂·泮水》
孝悌之义。--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
性婉顺有容德,事父母以孝闻。--《旧唐书》
又如:孝弟(孝顺父母,敬爱兄长);孝慈(孝顺父母,慈爱幼弱);孝养(孝顺父母,奉养父母)
祭,祭祀。向神或祖先供财物以示感激
禹,吾无间然矣。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…--《论语》
能继先人之志
追孝于前文人。--《书·文侯之命》
居丧
后丧母,居丧,哀毁骨立。人云:“崔九作孝,风吹即倒。”--《北史·崔逞传》
又如:孝门(孝悌之家);孝家(居丧守孝的人家);孝堂(灵堂)
孝敬'。如:孝爱(孝敬爱重)
孝<名>
丧服,孝服。象征悲恸的白色稀纱衣服(尤指中国)或黑色服装、黑纱或黑色标志(尤指西方各民族)
原来这婆娘自从药死了武大,那里肯戴孝。--《水浒传》
又如:孝白(举丧时穿的白色孝服);穿孝;带孝;挂孝;重孝;热孝;脱孝
服丧期。如:守孝;有孝;忘了孝未满;孝衣
穿孝
又指办丧事仪式
崔九作孝,风吹即倒。--《北史》
又如:吊孝;谢孝
居丧的人
今日与谢孝剧谈一出来。--《世说新语》。按:时谢玄居父丧,故称谢孝
姓
雷<名>
(象形。甲骨文,中间象闪电,圆圈和小点表示雷声。整个字形象雷声和闪电相伴而作。小篆变成了会意字,从雨,下象雷声相连之形,表示打雷下雨。本义:云层放电时发出的巨响)
同本义
靁,阴阳薄动,靁雨生物者也。--《说文》
阴阳合为雷。--《春秋·玄命苞》
雷者,阴中之阳也。--《白虎通》
仲春,雷乃发声,仲秋,雷始收声。--《礼记·月令》
雷以动之,风以散之,雨以润之。--《易·说卦》
阴阳相薄为雷。--《淮南子·坠形》
天下应之如雷霆。--《荀子·儒效》
如雷如霆,徐方震惊。--《诗·大雅·常武》
峭壁呀呀虎擘口,恶滩汹汹雷出吼。--杨万里《檄风伯》
又如:雷火(因雷击所起的火);雷光(闪电的光茫);雷吼(形容响声大如雷鸣);雷气(雄壮的气概);雷奋(如雷霆的振动);雷干(气候天气苦热);雷谤(比喻猛烈毁谤);雷驰(形容快如雷电闪击);雷腾云奔(如雷电风云般的奔腾)
剧响,巨大声响。
雷霆乍起--唐·杜牧《阿房宫赋》
军事上用的爆炸武器。如:地雷、水雷、鱼雷
通“罍”。古酒器名
君于是造立礼器…雷、洗、觞、觚。--《隶释·汉鲁相韩敕造孔庙礼器碑》
姓
雷〈动〉
打雷
故雷则掩耳。--《吕氏春秋·贵生》
无冬雷,地冬霆。--《管子·七臣七主》
通“擂”,敲击
雷鼓大震。--《资治通鉴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