耸<形>
(形声。从耳,从声。本义:耳聋)同本义
子野听耸,离朱目眩。--马融《广成颂》
耸,聋也…生而聋,陈、楚、江、淮之间谓之耸。荆阳之间及山之东西双聋者谓之耸。--《方言》。郭璞注:“言无所闻常耸耳也。”
又如:耸昧(既聋又瞎。即昏瞶)
耸<动>
高起;矗立;;
予观雁荡诸峰,皆峭拔险,上耸千尺。--宋·沈括《梦溪笔谈》
又如:耸人瞻仰(众人耸立瞻仰);耸秀(高耸秀丽);耸出(高耸突出);耸耳(高起的耳朵;竖起耳朵);耸然(高耸貌);耸峭(高耸陡峭);耸突(高耸突起);耸干(高挺的树干);耸擢(高耸突出);耸耸(竖起貌;挺立貌);耸翠(形容山峦、树木等高耸苍翠)
比喻出众,不凡
又有一人,披紫裳,执青玉,貌耸神溢,立于君左。--唐·李朝威《柳毅传》
又如:耸壑昂霄(矗立山谷间,高耸入云霄。比喻超拔出众,出人头地)
向上跳;向上动;。如:耸擢(跳跃);耸体(犹耸身)
劝勉
教之春秋而为之,耸善而抑恶焉。--《国语·楚语上》。又如:耸恿(劝说);耸劝(劝导;警惕自勉)
通“怂”。怂恿。如:耸恿(怂恿);耸臾(怂恿);耸踊(怂恿);耸惑(怂恿诱惑);耸踊(怂恿)
惊动;惊惧;;
耸之以行。--《左传·昭公元年》
驷氏耸。--《左传·昭公十九年》
身耸除洁。--《国语·周语下》
体轻似无骨,观者皆耸神。--刘禹锡《观柘枝舞》
又如:危言耸听;耸惧(恐惧。即悚惧);耸激(犹激励);耸踊(欢腾)
霄<名>
(形声。从雨;肖声。本义:米雪)
同本义
霄,雨霓为宵。--《说文》
雨霓为霄雪。--《国语·齐语》。注:“冰雪杂下者谓之霄。”
风助霄仍汹。--《和吴冲卿雪诗》
又如:霄雪(下霰)
高空稀薄游动的云
霄,日旁气也。--《汉书·扬雄传》注
霄,摩天赤气也。--《后汉书·仲长统传》注
霄,云也。--《后汉书·张衡传》注
气似天霄。--木华《海赋》
腾虹扬霄。--郭璞《江赋》
云际;天空
乘云陵霄。--《淮南子·原道》
霄霭而晻暖。--王逸《鲁灵光殿赋》
森然千霄。--宋·沈括《梦溪笔谈》
又如:凌霄之志;九霄;霄外(云霄之外,天外);霄衢(天路)
通“宵”。夜晚
有众日并出,有昼盲,有霄见。--《吕氏春秋·明理》
霄涉颍与楚人盟。--《左传》
霄<动>
通“消”。消灭;消失;;x;
霄尽,荡也。顺长,治也。--《墨子·经说上》
忽不悟其所舍,怅神霄而蔽光。--曹植《洛神赋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