改〈动〉
(会意。甲骨文字形,左边是“己”,象一个跪着的小孩子;右边是“攴”,象以手持杖或执鞭。表示教子改过归正之意。本义:改变)
同本义
改,更也。--《说文》
敝予又改为兮。--《诗·郑风·缁文》
盖改葬也。--《公羊传·庄公三年》
回也不改其乐。--《论语·雍也》
改取一个挟之。--《仪礼·乡射礼》。注:“更也。”
改居则请退可也。--《仪礼·士相见礼》
执政未改。--《国语·鲁语下》
前图未改。--《楚辞·九章·怀沙》
少小离家老大回,乡音无改鬓毛衰。--唐·贺知章《回乡偶书》
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,度义而后动,是而不见可悔故也。--宋·王安石《答司马谏议书》
又如:改容加饰(改变神气而加以奖饰);改适(改嫁);改教(改任执教);改律(改变法规);改视(改变看法;另眼相看);改节(改变节操)
改正;纠正
三人行必有我师焉,择其善者而从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--《论语·述而》
始知为人情所患,有自改意。--《世说新语·自新》
又如:改励(改过自勉);改悟(醒悟改过);改悛(改悔)
修改;修订。如:衣服太大,往小里改一改;改作文;改文章;改纂(改写);改笔(指修改后的文字)
改<副>
重新;再;
缁衣之好兮,敝予又改造兮。--《诗·郑风·缁衣》
又如:改卜(重新占卜;另行选择);改口沓舌(重新转动舌头,改变原来的说法);改作(重制;另制);改析(重新划分);改撰(重新撰写)
另行;改任
后公改两广,太监泣别,赠大珠四枚。--明·崔铣《记王忠肃公翱三事》
明年正月,召为南京右佥都御史,道改南吏部右侍郎。--《明史·海瑞传》
又如:改聚(另行增加民众);改置(另行设置);改授(另行授予官职);改除(另行授官);改取(另行采择)
改〈名〉
姓
意<名>
(会意。从心从音。本义:心志。心意)
同本义;
意,志也。--《说文》
心之所谓意。--《春秋繁露·循天之道》
今者项庄拔剑舞,其意常在沛公也。--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通其意。--汉·贾谊《过秦论》
中有真意。--晋·陶渊明《饮酒》
不快我意。--明·魏禧《大铁椎传》
无意则已。--清·徐珂《清稗类钞·战事类》
蔡伦立意造纸。--《齐民要术》
醉翁之意不在酒。--宋·欧阳修《醉翁亭记》
其意深长。--清·薛福成《观巴黎油画记》
又如:文章大意;词不达意。亦指念头,想法。如:意投道合(心意投合,志向一致);意故(意思,缘故);意定(认定);意头(心意;想法);意马(意念的马。比喻意念像野马般奔驰,难以驾驭)
意志;愿望。亦引申为志向;;
明君在上,便僻不能食其意。--《管子·君臣下》
又如:意缓心劳(冀求不执着;三心二意);意足心满(非常满足);意树(喻意念。佛教认为人的一切善果、恶果都由意念所生);意宪(意志,意思);意望(愿望,希望)
胸怀;内心
除尔贪图,祗慎意业。--《云门颂》
又如:意业(佛教语。指内心的贪、淫、痴等心理行为);意气超迈(器宇轩昂,抱负远大);意概(气概,胸怀);意会(内心领会)
情意;感情;
醉翁之意不在酒,在乎山水之间也。--宋·欧阳修《醉翁亭记》
久之,目似瞑,意暇甚。--《聊斋志异》
又如:意蕊横飞(非常高兴);意得过(过意得去);意孜孜(情意缠绵);意不过(情意上过不去);意分(交情,情分);意好(感情);意孜孜(情意缠绵貌);意性(情态);意情(情意)
意气;气势
意色举止,不异于常。--《世说新语·雅量》
又如:意大(傲慢);意小(小气,气量小);意局(气度);意脉(气质;情态);意量(气度);意貌(神色);意调(意境);意界(意境,境界)
意图
用君之心,行君之意。--《楚辞》
一狼洞其中,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。--《聊斋志异·狼三则》
神情、态度x;
其一犬坐于前。久之,目似瞑,意暇甚。--《聊斋志异·狼三则》
意少舒。--《虞初新志·秋声诗自序》
意<动>
思念;放在心上。如:意悬悬(忐忑不安;提心吊胆);意悬(挂念);意顾(挂念)
意料;猜测;x
而小人善意。臣意之也。--《管子·小问》
何意致不厚。--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
意北亦尚可以。--宋·文天祥《指南录·后序》
当其为里正、受扑责时,岂意其至此哉?--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
不意作缘。--清·周容《芋老人传》
多以意构。--蔡元培《图画》
又如:意定(猜定);意度(揣测;设想)
怀疑
于是天子意梁。--《汉书·梁孝王武传》
又如:意意似似(意意思思。犹犹豫豫;吞吞吐吐);意疑(怀疑);意忌(疑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