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<动>
(形声。本作“壆”,象双手构木为屋形。后作声符,加“子”为义符。子,孩子。小孩子是学习的主体。本义:学习)
同本义;
学,识也。--《广雅》
好学近乎知。--《礼记·中庸》
念终始典于学。--《礼记·文王世子》
学,效也。近而愈明者学也。--《尚书大传》
学者,学其所不能学也。--《庄子·庚桑楚》
远寻师学。--《后汉书·列女传》
学而时习之。--《论语》
学即继以问也。--清·刘开《问说》
又如:学书(认真读书);学学乖(经世面,学聪明);学理论;学技术;好学;苦学;教学相长;学文(学习人文学科或社会科学;学习文化知识);学古(学习研究古代典籍)
模仿;
巧姐儿笑嘻嘻走到凤姐身边学舌。--《红楼梦》。又如:学嘴(学舌);调嘴学舌;学他爸爸走路的样子;学不上来
讲述,说
一五一十向着珍哥、晁大舍学个不了。--《醒世姻缘传》
见说万山潭,渔童尽能学。--唐·陆龟蒙《鱼具》
又如:学舌(说闲话;搬弄是非)
讲学
学,教也。--《广雅》
叔仲皮学子柳。--《礼记》
凡学世子及学士。--《礼记·文王世子》
哀王者,帝之少弟,与太子游学相长大。--《资治通鉴》
学<名>
学校。又曾称学庐、学教、学馆、学堂、学宫、学院、学屋、学园
学,官也。--《广雅·释室》
君子学以致其道。--《论语》
学则三代共之。--《孟子》
万用入学。--《夏小正》
小学在公宫南之左,大学在郊。--《礼记·王制》
国子先生晨入太学。--韩愈《进学解》
又如:学俸(教师的薪水);学宪(学台);学台(学政);学里(明清时设立的管理各级地方儒生的机构)
学问
天子积学。--《后汉书·列女传》
学有未达。--清·刘开《问说》
是芋视乃学。--清·周容《芋老人传》
生平为学。--清·张廷玉《明史》
人之为学有难易乎?--清·彭端淑《为学一首示子侄》
又如:学耻全牛(惭愧学问未到炉火纯青的地步);学行(学问与品行);才学(才能与学问);绝学(失传的学问);家学(祖传学问)
学科;某一门类系统的知识;
今日覩卿词学。--《剧谈录·宣宗夜召翰林学士》
又如:文学;哲学;地理学;化学;问学于师
增<动>
(形声。从土,曾声。字本作“曾”。本义:增多)
同本义;;
增,益也。--《说文》
增,加也。--《广雅·释诂一》
鹰鸢犹以山为卑而增巢其上。--《荀子·法行》
残高增下。--《淮南子·本经》
山不加增。--《列子·汤问》
增脚气病。--唐·柳宗元《柳河东集》
止增笑耳。--《聊斋志异·狼三则》
乃增损。--蔡元培《图画》
旧时栏楯,亦遂增胜。--明·归有光《项脊轩志》
言其户口,则视三十年以前增五倍焉。--清·洪亮吉《治平篇》
又如:增年(加寿;年龄增加);增增(众多的样子);增奉(增加俸禄);增拓(增加,扩充);增息(谓增多人丁);增累(增加,累积);增损(增加或减少);增广(增加,扩大);增置(增添,添设);增防(增强防守)
通“憎”。厌恶
帝式是增。--《墨子·非命下》。毕沅云:“增、憎字通。”
不惧季氏增邑不隐讳之害,独畏答懿子极言之罪,何哉?--《论衡》
扩大x
增其旧制。--宋·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
夸大,夸张x
患言事增其实。--王充《论衡》
增<名>
山名。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与陕西省交界处
司马彪曰:增山者,上郡之别名也。--《水经注·河水三》
姓
增<副>
高
夫鸢鹊遭害,则仁鸟增逝--班固《汉书》
更加。如:增伤(更加悲伤);增欷(更加悲伤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