雨<名>
雨,从云层中降向地面的水
雨,濡物者也。--《管子·形势解》
积土成山,风雨兴焉。--《荀子》
又如:雨过天晴(像雨后晴空般的蓝色);雨打梨花(喻指零乱不堪的狼狈情景);雨打鸡(喻浑身湿淋淋的状态);雨毛(细雨);雨泣(泪流如雨)
比喻朋友
常时车马之客,旧,雨来;今,雨不来。--唐·杜甫《秋述》
比喻教导之言,教泽;
泽雨无偏,心田受润。--南朝梁·简文帝《上大法颂表》
譬喻密集。如:雨矢(箭矢像雨一样落下。比喻密集);雨注(像雨一样下降。比喻密集)
譬喻离散
风流云散,一别如雨。--三国魏·王粲《赠蔡子笃》
又如:雨散云收(比喻离散);雨迹云踪(比喻男女旧情,已成往事);雨落不上天(比喻离异的夫妻,难再复合)
雨〈动〉
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象下雨形。“雨”是汉字的一个部首,从“雨”的字都与“雨水”有关。本义:下雨)
同本义
雨,水从云下也。--《说文》
密云不雨。--《易·小畜卦》
又
既雨既处。
天雨墙坏。--《韩非子·说难》
失时不雨,民且狼顾。--汉·贾谊《论积贮疏》
天雨雪。--《汉书·李广苏建传》
恒雨少日。--唐·柳宗元《答韦中立论师道书》
又如:雨天(落雨的日子);雨前(下雨之前);雨淖(雨后道路泥泞难行);雨淫(久雨);雨打梨花(指暮春的景象。也用来比喻美人的迟暮);雨顺风调(风雨及时。比喻太平景象);雨化(比喻良好教育的实施,有如及时雨的化生万物)。又指大量粒子或物体的下落或洒下。如:花瓣雨
天上降下,.
他日,月宿毕,竟不雨。--《史记》
又如:雨毛(天上降下兽毛);雨矢(箭矢像雨一样的落下。比喻密集);雨泗(比喻流泪)
密集地射击或投掷
烧答覆之,沙石雨之。--《墨子》
民<名>
(指事。从古文之象。古文从母,取蕃育意。古代指黎民百姓,平民。与君、官对称)
同本义
民,众萌也。从古文之象。--《说文》。按,古文从母。取蕃育也,上下众多意,指事。
民,氓也。--《广雅》。按,土著者曰民,外来者曰氓。
古者有四民,有士民,有商民,有农民,有工民。--《谷梁传·成公元年》
夫民神之主也。--《左传·桓公六年》
无子曰兆民。诸侯曰万民。--《左传·闵公元年》
黎民阻饥。--《书·舜典》
民不适有居。--《书·盘庚上》
哀我征夫,独为匪民。--《诗·小雅·何草不黄》
民可使由之,不可使知之。--《论语·泰伯》
吾入关,秋毫不敢有所近,籍吏民,封府库,而待将军。--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民为贵,社稷次之,君为轻。--《孟子·尽心下》
又如:民夫(被官府征召服劳役的百姓);民户(民家);民居(百姓居住之所);民服(平民的衣服);民宅(民房);民望(民众的希望、心愿;在民众中的声望);民牧(民众的治理者。后指地方的长官);民情(民众的心情、意愿);民役(民众所承担的劳役);民利(民众的利益);民命(民众的意旨;民众的生命;人命);民和(民众和睦团结);汉民;回民;藏民;民壮(清朝州、县官的卫兵。即三班中的壮班);渔民;农民;牧民;民膏(比喻人民用血汗创造的财富);民经(人民的规范);民熙物阜(人民安乐,物产富饶。形容升平景象);民害(人民的祸害);民力(人民的财力和劳力);民脂(比喻人民的劳动果实);民财(人民的财物);民纪(人民行为的准则);民祗(人民所敬畏者)
泛指人;;;
民受无地之中以生。--《左传·成公十三年》
食者,民之本也。--《淮南子》
石斧之民。--〔英〕赫胥黎著、严复译《天演论》
又如:民性(人的天赋本性);民灵(人和神);民智(人的聪明才智)
民<形>
民间的;
轻徭薄赋,以宽民力。--方勺《方腊起义》
又如:民谣(民间流传的歌谣);民营(民间经营);民语(民间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言语);民狱(民间诉讼案件);民社(民间祭祀土神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