永<形>
(象形。小篆字形,象水流曲曲折折的样子。本义:水流长)
同本义()
永,水长也。象水巠理之长。--《说文》
江之永矣,不可方思。--《诗·周南·汉广》。毛传:“永,长。”
泛指长。兼指时间和空间;
施于众长谓之永。--《方言一》
不永所事。--《易·讼》
日永星火。--《书·尧典》
维以不永怀。--《诗·周南·卷耳》
永矢弗谖。--《诗·卫风·考槃》
且以永日。--《诗·唐风·山有枢》
求永贞。--《周礼·大祝》
永乃保之。--《仪礼·士冠礼》
以永终誉。--《礼记·中庸》
降年有永有不永。--《书·高宗彤日》
斗南当日永,万物显光明。--《西游记》
又如:永昼(长长的白天);永永(久远);永生(长生);永言(长言);永伤(长久忧伤悲痛);永思(长思,永怀);永夕(长夜);永日(长日,漫长的白天);永宅(长住永守);永安(长久稳固);永住(长住;长存);永命(长命);永巷(宫中长巷;长巷);永贞(长享正命);永宵(长夜);永逸(长久安逸);永岁(长寿);永路(长途,远路)
永<动>
游泳。“泳”的古字
按:此“永”字,即潜行水中之“泳”字之初文。原从人在水中行,由文人做生意,故托以寄游泳之意…后人借用为长永,久而为借意所专,乃加水旁作“泳”以还其原。--高鸿缙《中国字例》
延长
资富能训,惟以永年。--《书·毕命》
通“咏”。曼声。长吟,歌唱;;
声依永,律和声。--《书·舜典》
乐郊乐郊,谁之永号。--《诗·魏风·硕鼠》。郑笺:“永,歌也。”
永<副>
永久,永远
匪报兮,永以为好也。--《诗·卫风》
永奉陛下(永远伺候陛下)。--宋·王谠《唐语林·雅量》
与汝永别。--清·林觉民《与妻书》
人谋永福。
保守也永旧。--清·梁启超《谭嗣同传》
又如:永别酒(死囚临刑前喝的酒);永怀(永远思念);永诀(长别,永不再见);永康(永久平安)
搏<动>
(形声。从手,尃)声。本义:搏斗,对打)
同本义;;
搏,索持也。--《说文》
搏,击也。--《广雅》
屏左右而相搏。--《谷梁传·僖公元年》
晋侯梦与楚子博。--《左传·僖公二十八年》
鸷虫攫博。--《礼记·儒行》。疏:“以脚取之为攫,以翼击之为搏。”
搏扶摇羊角而上者。--《庄子·逍遥游》
搏战获王。--《史记·卫将军骠骑传》
以坚毅不挠之精神,与民贼相搏。--孙文《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》
捕捉
搏谍贼。--《周礼·夏宫·环人》
又如:搏执(拘捕);搏获(捕获);搏撠(揪住);搏狩(狩猎)
执持;拾取,击取;;
摭紫贝,搏耆龟。--张衡《西京赋》
螳螂执翳而搏之。--《庄子·山水》
益习其声,又近出前后,终不敢搏。(扑上去抓。)--唐·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
又如:搏杖(扶杖,抱杖);搏弊(人虽疲困,但也自持完成礼仪)
通“拍”。轻击;击
搏埴之工二。--《周礼·总叙》
弹琴博髀。--李斯《谏逐客书》
因搏心大哭。--《汉书·王莽传下》
水石相搏。--宋·苏轼《石钟山记》
又如:搏鸷(猛烈拍击);搏膺(捶胸,表示愤怒);搏影(拍击影子。影随物动,故不能拍到。比喻不能成功或不易捉摸)
夺取;
铄金百镒,盗跖不搏。--《史记·李斯列传》
又如:搏斗;搏击
跳动。如:搏跃(跳跃;跳动);搏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