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<动>
(形声。本作“壆”,象双手构木为屋形。后作声符,加“子”为义符。子,孩子。小孩子是学习的主体。本义:学习)
同本义;
学,识也。--《广雅》
好学近乎知。--《礼记·中庸》
念终始典于学。--《礼记·文王世子》
学,效也。近而愈明者学也。--《尚书大传》
学者,学其所不能学也。--《庄子·庚桑楚》
远寻师学。--《后汉书·列女传》
学而时习之。--《论语》
学即继以问也。--清·刘开《问说》
又如:学书(认真读书);学学乖(经世面,学聪明);学理论;学技术;好学;苦学;教学相长;学文(学习人文学科或社会科学;学习文化知识);学古(学习研究古代典籍)
模仿;
巧姐儿笑嘻嘻走到凤姐身边学舌。--《红楼梦》。又如:学嘴(学舌);调嘴学舌;学他爸爸走路的样子;学不上来
讲述,说
一五一十向着珍哥、晁大舍学个不了。--《醒世姻缘传》
见说万山潭,渔童尽能学。--唐·陆龟蒙《鱼具》
又如:学舌(说闲话;搬弄是非)
讲学
学,教也。--《广雅》
叔仲皮学子柳。--《礼记》
凡学世子及学士。--《礼记·文王世子》
哀王者,帝之少弟,与太子游学相长大。--《资治通鉴》
学<名>
学校。又曾称学庐、学教、学馆、学堂、学宫、学院、学屋、学园
学,官也。--《广雅·释室》
君子学以致其道。--《论语》
学则三代共之。--《孟子》
万用入学。--《夏小正》
小学在公宫南之左,大学在郊。--《礼记·王制》
国子先生晨入太学。--韩愈《进学解》
又如:学俸(教师的薪水);学宪(学台);学台(学政);学里(明清时设立的管理各级地方儒生的机构)
学问
天子积学。--《后汉书·列女传》
学有未达。--清·刘开《问说》
是芋视乃学。--清·周容《芋老人传》
生平为学。--清·张廷玉《明史》
人之为学有难易乎?--清·彭端淑《为学一首示子侄》
又如:学耻全牛(惭愧学问未到炉火纯青的地步);学行(学问与品行);才学(才能与学问);绝学(失传的学问);家学(祖传学问)
学科;某一门类系统的知识;
今日覩卿词学。--《剧谈录·宣宗夜召翰林学士》
又如:文学;哲学;地理学;化学;问学于师
异<形>
(会意。“異”,甲骨文字形,象个有手、脚、头的人形。从廾从畀。畀,予也。本义:奇特;奇异;奇怪)
同本义;;
异,怪也。--《玉篇》
异,奇也。--《广韵》
何以异哉。--《列子·杨朱》
异乎交益之士。--左思《魏都赋》
妇人异甚。--《战国策·赵策》
产异蛇。--唐·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
觉无异能。--唐·柳宗元《三戒》
父异焉。--宋·王安石《伤仲永》
又如:异疾(奇怪的病症);异形(怪异或奇特的形状)
不同
礼者为异。--《礼记·乐记》。注:“谓别贵贱也。”
事为异别。--《礼记·王制》
执心各异。--汉·刘向《列女传》
得无异乎。--宋·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
或异二者。
何异以孤羊投群狼?--清·徐珂《清稗类钞·战事类》
又如:异俗(风俗异于汉族的少数民族);异姓陌路(既不同姓也不认识);异手(指不同之人);异世(不同时代);异目(另眼)
异<代>
其他,别的
贾不敢为异事。--《吕氏春秋·上农》
无它异也。(意思是,没有别的意外的事)。--《后汉书·列女传》
又如:异域茅草(蛮荒之地的乡野村夫);异土(他乡;别处)
异<动>
护翼
古天异临子。--《盂鼎》
区别;分开;
异是非,明好恶,检奸邪,消佚乱。--《新语》
又如:异分(区别);异居(分居)
觉得奇怪;诧异;
渔人甚异之。--晋·陶潜《桃花源记》
特别优待;特别重视;。如:异擢(破格提拔);异待(特别礼遇);异恩(特殊恩遇);异遇(特别优待);异谋(特别的计谋)
通“翼”。恭敬
极明与与,有畏劝汝,何异非汝,何畏非世。--《逸周书》
通“翼”。辅助
令行禁止王始也…出三日无适异;出四日无适与。--《逸周书》
异<名>
指以往,以前;;。如:异时(往时;从前);异代(前代;前世)
指以后,将来;;。如:异日(来日;以后);异时(以后;他时);异世(后代;后世);异代(后代;后世)
怪异不祥之事;灾异
己巳,日有食之。何以书?记异也。--《公羊传》
指特殊本领、才能;
觉无异能者。--唐·柳宗元《三戒》
举天下所贡蝴蝶…一切异状遍试之,无出其右者。--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