孝<动>
(形声。从老省,从子。本义:尽心奉养和服从父母)
同本义;
孝,善事父母者。--《说文》
孝利亲也。--《墨子经》
子爱利亲谓之孝。--《贾子道术》
慈惠爱亲为孝。协时肇享为孝、五宗安之曰孝,秉德不回曰孝。--《周书·谥法》
众之本教曰孝。--《礼记·祭义》
夫孝,德之本也。又,天之经也,民之行也。--《孝经》
孝,文之本也。--《国语·周语》
孝,礼之始也。--《左传·文公二年》
中和祗庸孝友。--《周礼·大司乐》
靡有不孝,自求伊祜。--《诗·鲁颂·泮水》
孝悌之义。--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
性婉顺有容德,事父母以孝闻。--《旧唐书》
又如:孝弟(孝顺父母,敬爱兄长);孝慈(孝顺父母,慈爱幼弱);孝养(孝顺父母,奉养父母)
祭,祭祀。向神或祖先供财物以示感激
禹,吾无间然矣。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…--《论语》
能继先人之志
追孝于前文人。--《书·文侯之命》
居丧
后丧母,居丧,哀毁骨立。人云:“崔九作孝,风吹即倒。”--《北史·崔逞传》
又如:孝门(孝悌之家);孝家(居丧守孝的人家);孝堂(灵堂)
孝敬'。如:孝爱(孝敬爱重)
孝<名>
丧服,孝服。象征悲恸的白色稀纱衣服(尤指中国)或黑色服装、黑纱或黑色标志(尤指西方各民族)
原来这婆娘自从药死了武大,那里肯戴孝。--《水浒传》
又如:孝白(举丧时穿的白色孝服);穿孝;带孝;挂孝;重孝;热孝;脱孝
服丧期。如:守孝;有孝;忘了孝未满;孝衣
穿孝
又指办丧事仪式
崔九作孝,风吹即倒。--《北史》
又如:吊孝;谢孝
居丧的人
今日与谢孝剧谈一出来。--《世说新语》。按:时谢玄居父丧,故称谢孝
姓
均<形>
(形声。从土,匀声。“匀”亦兼表字义。合起来指土地分配均平。本义:均匀;公平)
同本义;;;
均,平也。--《说文》
乃均土地。--《周礼·小司徒》
土均。--《周礼·序官·均人》
大夫不均。--《诗·小雅·北山》
而患不均。--《论语·季氏》
盖均无贫。
性行淑均。--诸葛亮《出师表》
霜露所均。--南朝梁·丘迟《与陈伯之书》
有无不均。--清·方苞《狱中杂记》
又如:均壹(公平专一);均浃(平均而普遍);均人(官名。周礼地官之属。掌平均土地征役);均徧(公平周徧);均辨(公平);均平(均匀公平);均遍(均匀周遍);均种(指种植的间隔均匀适度)
等同,相同
德虽如舜,不免形均。--《荀子·君子》
又如:均权(权势相等);均科(同等之罪);均敌(犹对等);均礼(行对等之礼)
均<动>
使…同样;平分;
我行法,当等贵贱,均贫富。--《续资治通鉴》
又如:均摊;均贫富
调和,调节。如:均两浙杂税;均和(调和,协调);均节(调节);均适(调节适应)
衡量,比较
均之二策。--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
又如:均工(按日计酬)
均<副>
皆,都,全部x;
均欲奋勇出城。--《广东军务记》
均被火烧。
又如:诸事均已办妥
均<名>
一种制造陶器所用的转轮,又称“陶旋轮”,后喻国政
秉国之均。--《诗·小雅·节南山》
犹立朝夕于运均之上。--《管子·七法》
计数或计量的单位,用以度量其他同类量的标准量,特指古代的一种重量单位,古代三十斤为钧,四钧为石
夫先王之制钟也,大不出均,重不过石。--《风俗通义·钟》
辍舂哀国均。--《文选·任昉·出郡傅舍哭范仆射》
令官作酒,以二千五百石为一均。--《汉书》
中国水名。汉水支流之一,上、中游为河南淅河,至河南淅川县与丹水合为均水,也称“丹江”
中国州名。今为湖北省均县
中国宋代瓷窑名,在今河南省禹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