先<动>
(会意。据甲骨文,上面是“止”(脚),下面是“人”。意思是脚已走在人的前面。本义:前进,走在前面)
同本义
先,前进也。--《说文》
旌蔽日兮敌若云,矢交坠兮士争先。--屈原《九歌·国殇》
恐为操所先。--宋·司马光《资治通鉴》
又如:身先士卒;争先恐后;争先(争着赶到别人前头)
尊崇;重视
安宁则长庠序,先本绌末,以礼义防于利。--《史记·本准书》
又如:先本(重视根本)
首创;开始;
不为福先,不为祸始。--《庄子·刻意》
又如:先志(先立志向);先事(先行其事)
先<名>
当初;先前
丢三忘四,惹人抱怨,竟不大象先了。--《红楼梦》
又如:先起头(从前);先来(先前,原来);先日(从前;日前)
先世;祖先;
仆之先非有剖符丹书之功。--《报任安书》
行莫丑于辱先。--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
思厥先祖父。--宋·苏洵《六国论》
先典攸高。--南朝梁·丘迟《与陈伯之书》
先西域人。--明、清·侯方域《壮悔堂文集》
先茔在杭(先茔:祖先的坟墓。杭:浙江省杭州市)。--清·袁枚《祭妹文》
又如:先陇(祖坟);先陵(帝王祖先的坟墓);先铭(先人的墓志铭)
前导;前驱;
以为民先(先,先锋。形容词活用为名词)。--《韩非子·五蠹》
行为士先。--明·张溥《五人墓碑记》
又如:先引(前导);先师(前辈老师);先达(有德行学问的前辈)
姓
先<形>
前,时间或次序在前;
以先国家之急。--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
后先相继。--明·李渔《闲情偶寄·种植部》
固先乎吾。--唐·韩愈《师说》
先天下之忧。--宋·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
古时的;先前的,先代的;
季春之月天子乃荐鞠衣于先帝。--《礼记·月令》
愿君顾先王之宗庙。--《战国策·齐策》
又如:先帝(远古帝王);先王(指上古贤明君王)
首要,根本;
末学者,古人有之,而非所以先也。--《庄子·天道》。成玄英疏:“先,本也。”
又如:先天(宇宙的本体,万物的本原);先务(首要的事务)
上
短长终不校,先后竟谁论?--唐·韩愈《和侯协律咏笋》
又如:先后(高下,优劣)
已故的。称呼死者的敬词
先大母婢也。--明·归有光《项脊轩志》
又如:先朝顾命(先帝临终托付);先府君(尊称亡父)
先<副>
指事情、行为发生在前;
树下先有落叶。--三国魏·邯郸淳《笑林》
几欲先走。--《秋声诗自序》
水暖鸭先知。--宋·苏轼《惠崇》
春江晚景
为坎以先登。--《资治通鉴·唐纪》
知<动>
(会意。小篆字形,从口矢。段玉裁:“识敏,故出于口者疾如矢也。”意思是:认识、知道的事物,可以脱口而出。本义:知道)
同本义
知,识也。--《玉篇》
知汝远来应有意。--唐·韩愈《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》
心徹为知。--《庄子·外物》
留侯曰:“陛下不知乎?此谋反耳。--《史记·留侯世家》
不知何氏女。--《后汉书·列女传》
又
日知基所亡。
汝亦知射。--宋·欧阳修《归田录》
不知几千里。--清·彭端淑《为学一首示子侄》
知其不可而为之。--清·梁启超《谭嗣同传》
又如:知不到(不知道);知风(知道情况);知不道(不知道);知兵(通晓军事);知古今(识古通今);知足不辱(自知满足就不会招致羞辱);知命不忧(识天命者无忧虑)
懂得,了解,理会
百姓闻之,知与不知,无老壮皆为垂涕。--《史记·李将军列传》
食马者不知。--唐·韩愈《杂说》
又
真不知马。
人非生而知之者。--唐·韩愈《师说》
不知御。--明·刘基《卖柑者言》
知幸与不幸。--清·袁枚《黄生借书说》
又如:知道眉高眼低(比喻懂事);知窍(能见机行事;知趣);知局(知趣);知臣莫若君;知子莫若父;知心着意(彼此了解,心意投合);知我(深切了解我);知好歹(明白道理,懂事);知情识趣(懂情意,善体贴);知高识底(说话、做事懂得掌握分寸)
主持;管理
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,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。--《国语·越语上》
夜开金殿看星河,宫女知更月明里。--王建《温泉宫行》
又如:知更(主管更漏);知内外事(主持内政和外交事务);知客寮(寺院中的接待客);知印(主持用印);知贡举(唐宋时特派主持进士考试的大臣)
识别;区别
孪子之相似者,唯其母能知之。--《淮南子》
又如:知时达变(识时务,善变通);知人则哲(能识别人的贤愚善恶就聪明)
赏识
含愁更奏绿绮琴,调高弦绝无知音。--卢仝《有所思》
又如:知爱(赏识喜爱);知器(赏识,器重);知遇(赏识;优待);知怜(赏识爱护);知重(赏识;看重)
要好
悲莫悲兮生别离,乐莫乐兮新相知。--《楚辞·九歌》
张胜相知。--《汉书·李广苏建传》
又如:知慰(关心;抚慰);知契(知心投合)
感到,感觉,察觉
君主又损其生以资天下之人,而终不自知。--《吕氏春秋·情欲》
识者固知。--明·高启《书博鸡者事》
参与;
高、鲍将不纳君,而立公子角,国子知之。--《左传·成公十七年》
知<名>
知识
子曰:“吾有知乎哉?无知也。”--《论语·子罕》
吾生也有涯,而知也无涯。--《庄子·养生主》
又如:求知欲;真知灼见;无知;通过努力学习,可以由无知转化为有知
知觉
草木有生而无知。--《荀子·王制》
死而有知,有几何离;其无知,悲不几时,而不悲者无穷期矣。--唐·韩愈《祭十二郎文》
知己
绝宾客之知。--汉·司马迁《报任安书》
天涯占梦数,疑误有新知。--李商隐《凉思》
又如:知心腹(亲信)
“智”的古字。智慧;才智;
故夫知效一官。--《庄子·逍遥游》
择不处仁,焉得知?--《论语·里仁》
汝多知乎?--《列子·汤问》
则知明而行无过矣。(知,通“智”)。--《荀子·劝学》
大知而察。--清·刘开《问说》
又如:知力(才智能力);知士(才智之士)
知道
∶通晓天地之道,深明人世之理
闻一言以贯万物,谓之知道。--《管子》
∶认识道路
今得遣归,既不知道,不能独行,为我得一伴否?--晋·干宝《搜神记》
;;∶晓得,谓对事物有所了解、认识
知道了发生过的情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