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<动>
(爲的本义是母猴。象形。按字,从爪,古文下象两母猴相对形)
假借为“伪”。做,作,干,搞;;
我生之初,尚无为。--《诗·王风·兔爰》
子为不知,我将不墜。--《左传·定公十二年》
为善者,非善也,故善无以为也。--《管子·枢言》
变化则为生,为生则乱矣。--《管子·心术上》
为,施也。又,成也。--《广雅》
有客自云能,帝使为之。--《世说新语·巧艺》
为之难。--《论语》。皇疏:“犹行也。”
可以为师。--《论语》
人之为学。--清·彭端淑《为学一首示子侄》
推为长。--清·徐珂《清稗类钞·战事类》
为之者较少。--蔡元培《图画》
又如:为事(办事;成事);为诈(作假);为薪(取薪);为善(做善事);为道(学道,实践圣道);为头(居首;从头开始);为人(做人);为后(立后);为底(治足茧)
制作;创作;
造作,为也。--《尔雅》
以为乐器。--《周礼·春官·典同》。注:“为,作也。”
其为衣裘何?以为冬以圉寒,夏以圉暑。--《墨子·节用上》
夫仰而视其细枝,则拳曲而不可以为栋梁,俯而见其大根,则轴解而不可为棺槨。--《庄子·人间世》
应声便为诗。--《世说新语·文学》
治理
为,治也。--《小尔雅》
诸葛瑾为豫州。--《世说新语·排调》
又如:为国(治国);为政(治理国家;执掌国政)
变成,成为
何遽不为福。--《淮南子·人间训》
不能为祸。
终为忠臣。--《世说新语·自新》
而改为入。--宋·洪迈《容斋续笔》
又如:由徒为师
是
不为远者小。--《列子·汤问》
不为近者热。
治不病以为功。--《韩非子·喻老》
谓为三横。--蔡元培《图画》
又如:十尺为一丈
学习,研究
群臣为学,门子好辩,商贾外积,小民右仗者,可亡也。--《韩非子》
种植;营作
东周欲为稻,西周不下水,东周患之。--《战国策》
设置;建立。如:为法(制定法律;成为法律);为命(撰写政令、盟会的文辞);为山(建立功业)
使
井渫不食,为我心恻。--《易·井》
以为;认为;;
为汝多智。--《列子·汤问》
惊为生人。--清·薛福成《观巴黎油画记》
我将为无人会使此法。--《大唐三藏取经诗话》
演奏。如:为乐(奏乐;作乐)
<名>
姓
为<介>
被--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
不为酒困。--《论语·子罕》
为乡里所患。--《世说新语·自新》
为予群从所得。--宋·沈括《梦溪笔谈·活板》
为操所先。--《资治通鉴》
悉为逆据。--《广东军务记》
又如:不为表面现象所迷惑;为贼所盗;为敌所败
于,在--表示时间或处所
今之时人,辞官而隐处为乡邑之下。--《淮南子》
为<连>
和--表示并列关系
得之为有财,古之人皆用之。--《孟子·公孙丑下》
犀首以梁为齐战于承匡而不胜。--《战国策》
则,就--表示承接关系
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,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。--《论语·阳货》
如,若--表示假设关系
今诚得治国,国治身死不恨。为死,终不得治,不如去。--《史记》
或,抑--表示选择关系
助教顾良戏之曰:“汝姓何,是荷叶之荷,为河水之河?”妥应声曰:“先生姓顾,是眷顾之顾,为新故之故?”--《北史·何妥传》
《太誓》之注不解“五至”,…不知为一日五来,为当异日也。”--《诗·周颂·思文》疏
不审先生梁朝出仕,为复隐居?--《太平广记》
又如:为复(还是,抑或);为是(抑或;还是);为当(抑或;还是)
为<助>
的,之--用于名词性偏正结构中
岂弟君子,四方为则。--《后汉书》
宾语前置的标志
使弈秋诲二人弈,其一人专心致志,惟弈秋之为听。--《孟子》
附于单音形容词后,表示程度、范围的加深或扩大。如:大为高兴;广为宣传
附于表示程度的单音副词后,加强语意。如:广为流传;更为重要
为<语气>
用于句尾,表示反诘、疑问,多与“何”相配合使用。如:何乐而不为
用于句尾,表示感叹
予无所用天下为。--《庄子》
何命焉为。--《墨子·公输》
为相为倚伏。--明·刘基《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》
相为应答。--明·归有光《项脊轩志》
为<动>
(爲字的本义是母猴。象形。按字,从爪,下象形。古文象两母猴相对形)
帮助;佑助
福禄来为。--《诗·大雅·凫鷖》
又如:为虎添(傅)翼
通“谓”。言说;告诉;
宋,所为无雉兔孤狸者也。--《墨子·公输》
管仲,曾西所不为也,而子为我愿之乎?--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
孰为盾而忍弑其君者乎?--《谷梁传·宣公二年》
太子怒,入为王泣曰…--《韩非子·外储说右上》
为<介>
因为,由于;;
非为织作迟,君家妇难为(做)。--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
又如:为是(因为是,为的是);为甚(为什么)
替,给;
为王吹竽。--《韩非子·内诸说上》
为长安君计短。--《战国策·赵策》
为楚王作剑。--晋·干宝《搜神记》
为王作剑。
为国戍轮台。--宋·陆游《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》
又如:为容(替人美言推荐);为我去商店买东西;他的律师为他处理这个事件;为人谋而不忠乎?
为了;
为市鞍马。--《乐府诗集·木兰诗》
则众何为。--宋·王安石《答司马谏议书》
不为怨者故。
生为之饱。--清·周容《芋老人传》
又如:为国捐躯(为国家献出生命);为好成歉(将好事变成坏事);为许(为此)
表示动作行为所向,可译为“向”、“对”、“朝”;
为具言所闻。--晋·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
不足为外人道。
为弟子说前代事。--清·周容《芋老人传》
水<名>
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。中间像水脉,两旁似流水。“水”是汉字的一个部首。从水的字,或表示江河或水利名称,或表示水的流动,或水的性质状态。本义:以雨的形式从云端降下的液体,无色无味且透明,形成河流、湖泊和海洋,分子式为2,是一切生物体的主要成分)
同本义
水,准也。--《说文》
水,准也。准,平也。天下莫平于水。--《释名》
积阴之寒气为水。--《淮南子·天文》
五行一曰水。--《书·洪范》
凡平原出水为大水。--《左传·桓公元年》
水曰清滌。--《礼记·曲礼》
冰,水为之,而寒于水。--《荀子·劝学》
刘豫州王室之胄,英才盖世,众士慕仰,若水之归海。--宋·司马光《资治通鉴》
又如:水铫(烧水用的小型器具);水头儿(风波);水湿(水气;潮气);水蛊病(水臌病);水中丞(砚台旁边用来贮水磨墨的小水盂);水落归槽(比喻心里踏实安定);水喷桃花(比喻脸色好看);水镜先生(指三国时的司马徽,清明如水和镜);水陆杂陈(水陆毕陈。山珍海味一齐陈列出来);水廓(傍水之城廓);水涡(水中漩涡);水馆(临水的馆舍或驿站)
特指河流
在水之湄。--《诗·秦风·蒹葭》
去来江口守空船,绕船月明江水寒。--唐·白居易《琵琶行(并序)》
又如:水口(渡口);水汊(河的支流);水志(记载河道水系的书籍);水牒(指记述河道水系的文献);水谷(山间河沟);水尾(江河的末端);水老鼠(专在船上偷窃的贼);水事(关于江河水利的事宜);水禁(有关河川方面的禁令);水会(河流汇合处)
泛指一切水域
水府幽深,寡人暗昧,夫子不远千里,将有为乎?--唐·李朝威《柳毅传》
刘备、周瑜水陆并进。--宋·司马光《资治通鉴》
又如:水陆(佛教中的水陆道场);水泊(湖泽);水居(居住于水乡);水隍(水沟);水王(海的别称);水伯(传说中的水神;大河流);水宿(水上宿夜;水中住宿);水脉(水路,地下的伏流);水潦(因雨水过多而积在田地里的水或流于地面的水)
汁、液的通称。如:水礼(果饵等礼物);水果糖(掺用果汁制成的糖果);墨水;口水;泪水;药水;汽水
大水;水灾
故尧禹有九年之水,汤有七年之旱。--汉·晁错《论贵粟疏》
曰:天地有法乎?曰:水旱疾疫,即天地调剂之法也。--清·洪亮吉《治平篇》
又如:水备(防止水患的设施);水墉(防洪墙)
星名。如:水宿(星座名。古代天文学家对北方列星七宿的总称)
官名'。如:水虞(古代官名。掌管川泽的政令);水官(掌管治水、征收鱼税的官)
货币中银的含量。银子的成色,转为货币兑换贴补金及汇费之称。如:贴水;扣水;汇水;水丝(成色低劣的银子)
五行之一,
五行:一曰水,二曰火,三曰木,四曰金,五曰土。--《书·洪范》
水生动植物。如:无力买田聊种水,近来湖面亦收租
旧指尼姑和娼妓的痛苦生活境遇。如:水局(旧指妓院娼家);水客(跑码头的商人,也指人贩子)
额外收入或附加费用。又“发水”就是“发财”x
指水军
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。--宋·司马光《资治通鉴》
水族。中国少数民族之一,居住在贵州省
姓
水<动>
泅水,游泳
假舟楫者,非能水也,而绝江河。--《荀子·劝学》
又如:水式(指游水的技能);水行(谓游水);水事(指驾船、泅水之类的事情)
哄诱探询x。如:连水带拍,把他问的三心二意
用水测平
匠人建国,水地以县。--《周礼》
方∶不成功,败了
我这个月,水啦。--《伐木人传》
水<形>
方∶马虎的,不负责任的
这个办事的太水了!事情没办妥,还损坏了一辆车子。--《常用东北方言词浅释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