师<名>
(会意。从币,从垖。垖是小土山,帀是包围。四下里都是小土山,表示众多。本义:古代军队编制的一级。二千五百人为一师)
同本义
师,二千五百人为师。--《说文》
王乃犬巡六师。--《书·伪泰誓》
陈师鞠旅。--《诗·小雅·采芑》
五人为伍,五伍为两,四两为卒,五卒为旅,五旅为师。--《周礼·地官·小司徒》
师今为隶属于军的单位,下辖若干旅或团
泛指军队;
十年春,齐师伐王。--《左传·庄公十年》
九国之师,逡巡而不敢进。--汉·贾谊《过秦论》
蹇叔之子与师,哭而送之曰:“晋人御师必于殽。”--《左传·僖公三十三年》
又如:水师(水军);挥师(指挥并带领军队);师旅(军队的通称,亦用来指战争);师船(师舶,兵船,兵舰);师老(军队疲劳,士气低落,战斗力衰弱);师吏(军吏);师令(军令);师干(本指军队的防御力量。后指军队);师禁(军队的禁令)
军师
千乘之国,摄乎大国之间,加之以师旅,因之以饥馑。--《论语·先进》
民众,徒众
溥彼韩城,燕师所完。--《诗·大雅·韩奕》
师,众也。--《尔雅》
师锡帝曰。--《书·尧典》
天子所都曰京师。地下之众者,莫过于水,地上之众者,莫过于人,京大师众也。
又如:师锡(众人的意见;舆论)
古代行政区划单位
八家而为邻,三邻而为朋,三朋而为里,五里而为邑,十邑而为都,十都而为师,州十有二师焉。--《尚书大传》
老师;
古之学者必有师。师者,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。--唐·韩愈《师说》
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。--明·宋濂《送东阳马生序》
又如:师儒(乡里教人道艺的人);师生关系;师风(老师的风度);师台(对老师的尊称);师保(负责教导贵族子弟的官);师课(由书院负责人主持的对学生进行的月考)
对僧、尼、道士的尊称。如:师太(对年长尼姑的尊称);师丈(对老僧的尊称);师姑堂(尼姑庵);师婆(巫婆);师哥(寺院中伺候客人的小和尚);师娘(巫婆);师巫(巫师);师姥(巫婆);师姨(比丘尼。即女僧)
长,首领
甸师,下士二人。--《周礼》
亦以称专司一事的神道或官员
首都,京城
因入京师,观太学,遂通五经,贯六艺。--《后汉书·张衡传》
擅长某种技术或在某个领域里有特殊技能的人x
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。--宋·苏轼《石钟山记》
又如:工程师;医师;厨师;技师;师工(技工。亦指厨师与烧火工人);师家(师傅门下)
乐师;乐官
师旷鼓琴。--《盐铁论·相刺》
又如:师工(古称主事制曲奏乐的人。即乐师);师襄(春秋卫国的乐官)
学习的榜样;x。如:前事不忘,后事之师
姓
师<动>
效法;学习
生乎吾前,其闻道也固先乎吾,吾从而师之。--唐·韩愈《师说》
又如:师古(效法古代);师仰(师法敬仰);师师(互相效法);师式(学习或效法的典范);师效(效法)
出兵征伐,进军
若国作民而师田行役之事。--《周礼·地官·州长》
又如:师祭(古代军队出兵时所行祭祀祈祷之礼);师期(出师的日期)
烈〈形〉
(形声。从火,列声。“火”字在下面一般写作四点。本义:火势猛)
同本义
烈,火猛也。--《说文》
如火烈烈。--《诗·商颂·长发》
夫火烈,民望而畏之。--《左传·昭公二十年》
火烈风猛。--《资治通鉴》
又如:烈烧(炽烈的野火);烈燧(炽烈的烽火);烈烈(猛火炎炽貌);烈光(炽热的阳光)
猛烈;激烈
其使民也酷烈。--《荀子·议兵》
一之曰觱发,二之曰栗烈。--《诗·豳风·七月》
迅雷风烈必变。--《论语·乡党》
冬日烈烈。--《诗·小雅·四月》
穷冬烈风,大雪深数尺。--宋濂《送东阳马生序》
烈风雷雨弗迷。--《书·舜典》
铲刈秽草,伐去恶木,烈火而焚之。--柳宗元《永州八记》
又如:烈毒(剧毒);烈栗(剧烈的震动);烈盛(猛烈);烈寒(严寒);烈烈轰轰(轰轰烈烈。形容气魄宏伟,声势浩大)
刚直;坚贞
贞魂烈魄怜巾帼。--李慈铭《感事》
又如:烈汉(性格刚烈的男子汉);烈直(刚烈耿直);烈性子(性格刚烈)
光明;显赫
君有烈名。--《国语》
休有烈光。--《诗·周颂·载见》
又如:烈文(光明文采);烈光(光辉、荣耀);烈烈(鲜明灿烂的样子)
浓烈。含有高浓度酒精的,食物味道浓烈的。如:烈酒
严厉;严重;
文人画士之祸之烈到此矣。--龚自珍《病梅馆记》
又如:烈君(严厉的君主)
美好;优美;
声烈遐布。--嵇康《琴赋》
烈〈名〉
功业
成王不能共事天地,修文、武之烈。--《汉书·王莽传上》
兼仗父兄之烈。--《资治通鉴》
又如:烈所(功业之所在);烈祖(建立功业的先祖);烈烈(功业德行显赫貌)
重义轻生或建功立业。如:先烈;烈属
通“疠”。恶疾
肆戎疾不殄,烈假不瑕。--《诗·大雅·思齐》
通“列”。行列
叔在薮,火烈具举。--《诗·郑风·大叔于田》
烈〈动〉
烧
益烈山泽而焚之。--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
你去那受刑法尸骸上烈些纸钱。--关汉卿《窦娥冤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