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〈名〉
(象形。甲骨文和金文字形,象山峰并立的形状。“山”是汉字的一个部首。本义: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)
同本义
山,土有石而高。--《说文》
山,土之聚也。--《国语·周语》
山人取之。--《左传·昭公四年》
夏后代山。--《礼记·明堂位》
太行、王屋二山,方七百里,高万仞。--《列子·汤问》
如山如阜,如冈如陵。--《诗·小雅·天保》
生于山阜,处于室堂。--《荀子·赋》
为山九仞,功亏一篑。--《书·旅獒》
山重水复疑无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。--陆游《游山西村》
又如:山霭(山上的云气);山灵(山神);山阿(山中凹曲的地方);山岩(山峰;山崖);山隈(山角);山啜(山岔);山落(山岔;山角落);山孤钉(小山包);山头(绿林好汉占据的山寨;坟地;山墙);山长(科举时代的书院主讲及总领院务者);山主(寺院的主持);山观(山中道观);山关(依山而建的城堡)
形状像山的东西
刃树剑山。--《南齐书·高逸传伦》
又如:冰山;鳌山;山枕(枕头。古代枕头多用木、瓷制作,中凹,形似山);山堆阜积(东西堆积得像山一样);山棚(结彩的牌楼;比武台,戏台);山家(佛寺)
特指“五岳”
奠高山大川。--《书·禹贡》。孔传:“高山,五岳。大川,四渎。”
又如:山斗(“泰山北斗”的缩略。借指卓有成就令人仰慕的人物);山右(指山西省,西在太行山之右);山左(山东的别称)
山墙。如:山架(把几层木板镶嵌在墙里的架子)
指酒肆的楼上
酒阁名曰厅院,若楼上则又或名为山,一山、二山、三山之类。牌额写过山,非特有山,谓酒力高远也。--宋·灌圃耐得翁《都城纪胜》
山中。指隐居之处。如:山谷臣(隐士的自称);山谷之士(隐士);山囚(隐居山野不得志的士人);山巾(山野隐士的便帽)
坟。如:山陵(帝王的陵墓);山园(坟地);山门(墓门)
蚕簇。由禾杆、油菜杆搭成的小簇,.,。如:蚕上山了
姓
山<形>
大,巨大。如:山嚷怪叫,太吵人了;山响
粗俗
你道山不山?中了状元一道烟。--《牡丹亭》
山野--谦称。如:山妻(隐士之妻)
英<名>
(形声。从艸,央声。本义:花)
同本义
英,草荣而不实者。--《说文》
有女同行,颜如舜英。--《诗·郑风·有女同车》。传:“华也。”
秋菊之落英。--《离骚·夕餐》。注:“华也。”
嗣若英于西冥。--谢庄《月赋》。注:“若木之英也。”
毋夭英。--《管子·禁藏》。注:“谓草木之初生也。”
落英缤纷。--晋·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
又如:落英(花落);英华(言花木之美)
矛上的羽饰'
二矛重英,河上乎翱翔。--《诗·郑风·清人》。传:“矛有英饰也。”
三英粲兮。--《诗·郑风·羔裘》
杰出的人
才能过人曰英。--《正字通》
尧、舜者,天下之英也。--《荀子·正论》
智过万人者谓之英。--《淮南子·泰族》
德过千人曰英。--《礼记·辨名记》
与三代之英。--《礼记·礼运》。注:“俊选之尤者。”
又如:英耆(年老有德有智的人);英人(智慧和才能超群的人);英士(才智或武艺出众之士);英少(才华出众的青少年);英台(才能杰出的台阁官员);英材(英才。具有出众才智的人)
精华;
含英咀华。--韩愈《进学解》
又如:英精(精华。指事物最纯粹、最美好的部分);英辟(精辟)
精灵;神灵;
古国名。在今安徽省金寨县东南。如:英氏
英国,英格兰
英法联军。--清·徐珂《清稗类钞·战事类》
英将也。
英夷亦从此胆寒。--《广东军务记》
英之南野。--英赫胥黎著、严复译《天演论》
又如:英美
姓
英<形>
卓越,才智杰出
况刘豫州王室之胄,英才盖世。--《资治通鉴》
又如:英雄儿女(英雄业绩与男女恋情);英才卓跞(才能卓越,高超绝异);英杰(才智超群的人)
好,美好
英,美也。--《广雅》
英华沉浮,洋溢八区。--扬雄《长杨赋》
又如:英声(美名,盛名;美音,优美的声音);英旨(美妙的旨意,指诗文的思想内容和意境);英标(俊美;英俊);英拔(英俊特出)
光华,光彩
龙渊有玉英。--《淮南子·地形》
又如:英光(明亮有神的目光;亦指光辉);英英(光彩鲜明的样子;轻盈明亮的样子)
南方周易程序
..
咨询电话:020-3477138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