屈〈动〉
(形声。从尸,出声。尸,古文字中是假卧着的人形。本义:弯曲)
同本义
屈,拗曲。--《广韵》
凡曲而不伸者皆曰屈。--《正字通》
尺蠖之屈,以求信也。--《易·系辞》
猬缩蠖屈。--马中锡《中山狼传》
不可屈伸。--明·宋濂《送东阳马生序》
安能屈豪杰。--明·张溥《五人墓碑记》
屈膝叩首。--清·方苞《狱中杂记》
不当屈。--清·张廷玉《明史》
又如:屈指询算(迷信指用手指占算);屈律(弯曲的样子);屈卮(有弯曲把手的酒杯);屈申(屈伸。屈曲和伸展);诎屈(曲折;弯曲);屈伸(屈曲);屈屈(弯弯曲曲);屈蠖(曲身的尺蠖)
委屈;冤屈;.
不可屈致。--《三国志·诸葛亮传》
大书一屈字。--明·高启《凫藻集·书博鸡者事》
求一屈己。--清·刘开《问说》
被诬负屈。--清·张廷玉《明史》
又如:屈官司(冤枉官司);屈致(随便招请,使人受到委屈);屈事(冤枉事);屈驰(委屈);屈气(怨气);屈漾(屈央,屈恙。冤枉);屈厄(委屈困顿)
屈服;
屈人之兵。--《孙子·谋政》
屈人之兵而非战。
富贵不能淫,贫贱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。--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
又如:宁死不屈;大丈夫能屈能伸;屈挠(屈服顺从);屈伏(屈服)
治理,收治
顺彼长道,屈此群丑。--《诗·鲁颂·泮水》
强迫
力不胜,皆屈为僮。--柳宗元《童区寄传》
压抑。如:屈抑(压抑);屈束(压抑约束)
缠绕。如:屈蟠(盘曲);屈郁(盘结、旋绕)
理亏
理屈词穷。--清·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》
屈〈名〉
古邑名。春秋晋地。在今山西省吉县北,盛产良马
姓。春秋楚王族三姓之一。如:屈突通(唐昌黎人。后居长安。唐时官至兵部尚书。后平定王世充有功,拜右仆射,封蒋国公);屈突(复姓);屈宋(屈原与宋玉。二人都以辞赋见称)
屈〈形〉
假借为“崛”。高起,突出
而得屈起在此位者也。--《汉书·叙传上》
假借为“倔”。直傲不屈;
竹<名>
(象形。小篆字形,象竹茎与下垂的叶片。“竹”是汉字的一个部首。从“竹”的字大部分是乐器、竹器和记载文字的东西。本义:竹子)
同本义。多年生常绿植物。茎杆有节,中空,可供建筑用,又可作造纸原料,还可以制成乐器
竹,冬生草也。象形。--《说文》
伐竹取道,下见小潭。--柳宗元《小石潭记》
官用竹,皆令录厚头,积之如山。--《世说新语·政事》
又如:竹笋汤(竹板子);竹夫人(中空、有孔的竹编床上用品);竹撞(竹编提盒);竹箨(竹笋的皮;笋衣);竹笥(竹箱);竹蓖(竹棍。一端劈开的篾条,用于打人的一种刑具);竹笆(竹篱);竹皮(笋壳);竹母(带有笋芽的竹鞭);竹工(制造竹器的工匠);竹匠(用竹子编制器具的手工业者);竹席(竹篾编成的铺垫用具);竹笪(粗竹席);竹笠(竹丝或竹蔑编成的笠帽)
竹简
明(抱)枯竹,守空言,不知趋舍之宜,时世之变。--《盐铁论》
又如:竹刑(记载于竹简上的刑法条文);竹素(古人用以记载文字的竹简与白绢);竹书(古代无纸,在竹简上记事书写)
古代八音之一,指箫笛一类竹制乐器
金石丝竹,乐之器也。--《礼记·乐记》
匏竹在上。--《礼记·郊特牲》
丝木匏竹。--《周礼·春官·太师》。注:“竹,管箫也。”
宴酣之乐,非丝竹。--欧阳修《醉翁亭记》
又如:竹人(吹奏竹制乐器的乐工);竹肉丝(泛指器乐和声乐);竹笛(竹制管乐器);竹管(指箫笛一类的竹制管乐器)
竹林
公然抱茅入竹去。--唐·杜甫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