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〈名〉
通“期”。期限;
既辱且危,死其将至。--《易·系辞下》
其〈代〉
(形声。甲骨文字形象簸箕形,即“箕”本字。金文又加声符“丌”,变成“其”。本义:簸箕。今字作“箕”。“其”假借为代词:他、他们、那等)
彼、他
郯子之徒,其贤不及孔子。--《师说》
又如:独善其身
她。如:萨奇打他的妻子,将其打倒在地
它
或者不如说希望:希望其有,又希望其无。--鲁迅《祝福》
他们;她们;它们。如:避其锐气,击其惰归
他的
他日归,则有馈其兄生鹅者。--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
又如:其妻
她的。如:其夫
它的。如:鸟之将死,其鸣也哀
他们的;她们的;它们的。如:他们思想保守,固守其老一套做法
根据情况所指的、提到的或认为的那个人、物、意思或时间的
其日牛马嘶,新妇入青庐。--《孔雀东南飞》
又如:正当其时
这样,如此。如:不乏其人;其然(如此)
姓
其〈副〉
也许;大概;;
善不可失,恶不可长,其陈桓公之谓乎!--《左传·隐公六年》
其自桓叔以下。--《国语·晋语》
齐国其庶几乎。--明·宗臣《报刘一丈书》
齐其庶几乎。
其一旦将以不敬之民而驱之战。--《左传·僖公三十二年》
表示祈使。当,可;
吾其还也。--《左传·僖公三十二年》
君其详之。--南朝梁·丘迟《与陈伯之书》
汝其善抚之。--清·林觉民《与妻书》
弟其宽心勿畏可也。--太平天国·洪仁玕《英杰归真》
将,将要
今殷其沦丧。--《书·微子》
表示诘问。通“岂”,难道…?'?
其为死君乎。--《左传·僖公三十二年》
其敢自谓几于成乎。--唐·韩愈《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》
其可怪也欤。--唐·韩愈《师说》
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,可以无悔矣,其孰能讥之乎?--王安石《游褒禅山记》
中国其果老矣乎。--清·梁启超《少年中国说》
极,甚
开地数千里,此其大功也。--《韩非子·初见秦》
其〈连〉
如果,假设
其或未能处置,即且给公验。--唐·封演《封氏闻见记》
或许;大概
我中国前途,其有望乎?--《负曝闲谈》
又如:其诸(或者);其者(或者)
还是。表选择;
其真无马耶。--唐·韩愈《杂说》
又
其真不知马耶。
其亦足乐乎。--清·邵长蘅《青门剩稿》
其〈助〉
用作语助。
附着于形容词前、后,起加强形容的作用
北风其凉,雨雪其雰。--《诗·邶风》
又如:他们对工作是极其认真的;这类好辞书,尤其需要;说得何其好哇!
句中助词,无义,只增加一个音节
虽僻远其何伤。--《楚辞·屈原·涉江》
又
云霏霏其承宇。
其敢自谓几于成乎。--唐·韩愈《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》
其次
x∶在时间、地点或次序方面邻接或紧接发生的
首先改革管理制度,其次再考虑人选问题
∶然后就;随之立即就;接着又
先参观生产车间,其次参观幼儿园
;∶第二地
内容是主要的,形式还在其次
次第在后的,较前差一等的
其次伐交。--《孙子·谋攻》
其次伐兵。
其次利道之。--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
其次教诲之。
选<动>
(形声。从辵,巽声。本义:遣送;放遂)
同本义x
选,遣也。--《说文》
其母曰:“弗去,惧选。”癸卯,针适晋。--《左传·昭公元年》
假借为“柬”。挑选,选择;
选,一曰择也。--《说文》
圣人,十人曰选。--《白虎通》
不可选也。--《诗·邶风·柏舟》
命乡论秀士,升之司徒曰选士。--《礼记·王制》
昼选男德以象谷明。--《国语·晋语》
器成卒选,则士知胜矣。--《管子·七法》
案谨募选阅材伎之士。--《荀子·王制》
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,选贤与能。--《礼记·礼运》
选文以定篇。--《文心雕龙·序志》
定选士,胜。--《管子》
又如:选侍(选入宫中的侍女);选锋(挑选出来的精壮兵卒);选刷(挑选);选人(选用人才);选士(挑选人才);选权(铨选官吏之权);选簿(铨选官吏的簿籍);选职(主管铨选官吏的职务)
派遣;使令
选兵八万人。--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
已选三万人。--宋·司马光《资治通鉴》
更选将官。--清·梁启超《谭嗣同传》
选巫咸兮叫帝阍,开天庭兮延群神。--扬雄《甘泉赋》
又如:选入外班(派往外地任职的官员)
畏怯
恐议者,选软复守和解。--《汉书·西南夷传》。注:“怯不前之意。”
入
舜既纳于百揆,宾于四门,选于林木,入于大麓。--《古列女传》
牵引,攀连
乃征诸犯令相引数千人,命曰“株送徒。”--《史记》。司马贞索隐:“应劭云:‘送,当作选。选,引也。’”
选辑成册。如:选家(科举时代,专门选集科场墨卷八股文章,印行以供考生模拟习作的人)
具有;拥有;
选徒嚣嚣。--《诗·小雅·车攻》
选<名>
选辑成册的作品;。如:文选;民间诗选
德行
夫民群居而无选,为政以始之。--《逸周书》
片刻,须臾
选间食熟。--《吕氏春秋·任数》。注:“须臾也。”
选,少选,须臾也。--《古今韵会举要》
又如:选顷(选间。片刻,一会儿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