宁<形>
(本作“寍”。从宀,从心,从皿。表示住在屋里有饭吃就安心了。后世假“寧”为“寍”,“寧”行而“寍”废。今用“宁”字作“寧”简化字。“宁”,是“贮”的本字。本义:安宁,平安)
同本义
寍,安也。--《说文》。经传皆以寧为之。
三日康寧。--《书·洪范》
惟若寧侯。--《考工记·梓人》
归寧乃邦。--《仪礼·觐礼》
身欲寧。--《礼记·月令》
鸡狗不得宁。--唐·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
宁汝于斯。--清·袁枚《祭妹文》
幸宁心哉。--明·宗臣《报刘一丈书》
又如:心神不宁;宁吉(安宁吉祥);宁息(安宁平静);宁和(安宁和平);宁泰(安宁太平);宁康(安宁康乐)
安定。如:宁一(安定统一);宁止(安乐);宁平(安定太平);宁昌(安定昌盛);宁居(安居);宁殷(安定富庶);宁晷(安定的时刻)
平静;宁静
正是猴性顽劣,再无一个宁时。--《西游记》
朕心绪不宁,教汝等且退,何故又来!--《三国演义》
又如:宁贴(妥贴,妥当);宁晏(平静;安定);宁俗(使民风宁静和睦);宁极(宁静至极之性);宁息(安宁;平静)
宁<动>
已嫁女子回娘家探望父母;也泛指省亲'
归宁父母。--《诗·周南·葛覃》
又如:宁省(探望年长的亲属);宁亲(省亲);宁觐(返里省亲)
使安定。如:宁人(安定民众);宁内(安定国内);宁民(安民,使人民安定);宁神(安定其心神);宁家(使家庭安定);宁乱(平息灾祸战乱);宁亲(使父母安宁);宁边(使边境安定)
守父母之丧
前博士弟子父母死,予宁三年。--《汉书·哀帝纪》
又如:宁丧还家;宁告(古代官吏告假奔丧);宁考(亡父)
安心。如:宁奈(忍耐);宁耐(忍耐);宁心(安心;耐心);宁候(安心等待);宁业(安心从事其所为之业);宁意(使之安心)
返回,回
干连的人,尽数保放呆家。--《水浒传》
如:宁家(回家)
宁<名>
南京的别称。如:沪宁线
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简称x。如:陕甘宁边区
姓
有宁越、徐尚、苏秦、杜赫之属为之谋。--汉·贾谊《过秦论》
宁<动>
贮藏;积聚。本作“宁”。后作“贮”
宁,办积物也。象形。--《说文》。按,与貯略同。
惠风伫芳于阳林,醴泉涌溜于阴渠。--《文选·孙绰·游天台山赋》。唐·李善注:“‘伫’与‘宁’同。”
久立。后作“佇、竚”,简化为“伫”
天子当宁而立。--《礼记·曲礼》
位宁有官司之典。--《国语·楚语》
以人君门外有正朝,视朝则于此宁立故耳。--江永《乡党图考》
又如:宁僚(同朝任职的官僚)
宁<名>
古代宫殿的门与屏之间
门屏之间谓之宁。--《尔雅》。李注:“正门内两塾间。”孙注:“门内屏外君视朝所宁立处也。”
天子当宁而立,诸公东面,诸侯西面,曰朝。--《礼记》
又如:宁位(帝王视朝时所居之位)
刚<形>
(形声。从刀,冈声。本义:坚硬)
同本义
刚,坚也。--《增韵》
刚,彊断也。--《说文》
挢然刚折。--《荀子·臣道》
断之以刚。--《左传·昭公六年》
柔则茹之,刚则吐之。--《诗经·烝民》
又如:刚巨(坚硬锐利的爪);刚条(坚硬的树枝);刚木(木质坚硬的树木);刚土(硬土)
坚强
刚,强也。--《广韵》
柔弱胜刚强。--《老子》
刚而塞。--《书·皋谟》
吾未见刚者。--《论语·公冶长》
强者必刚斗其意。--《商君书·立本》
鲍叔牙为人,刚愎而上悍。--《韩非子·十过》
子曰:“刚毅木讷,近仁。”--《论语·子路》
又如:刚明(严明);刚绠(刚强正直);刚气儿(刚强的气质);刚傲(刚强傲岸);刚猛(刚强勇猛)
刚正,刚直方正
瑞生平为学,以刚为主,因自号刚峰,天下称刚峰先生。--《明史·海瑞传》
祭彤武节刚方,动用安重。--《后汉书·祭彤传》论
又如:刚特(刚正而不随流俗);刚峭(刚正严峻);刚亮(刚正信实);刚方(刚直方正)
倔强固执
性刚愎,好自用。--《金史·赤盏合喜传》
又如:刚戾(固执凶暴;不讲道理);刚褊(固执而气量狭小);刚求(强求);刚隘(刚愎褊急);刚狠(刚愎)
刚直
然而刚肠激发,不遑辞候,惊扰宫中,复忤宾客。--唐·李朝威《柳毅传》
允性刚棱疾恶。--《后汉书·王允传》
又如:刚硬(刚直倔犟);刚棱(刚直而有锋芒);刚折(刚直不阿);刚切(刚直恳切)
年富力强,坚强有力。如:刚捷(刚健敏捷);刚武(刚健勇武)
刚<副>
表示行为、动作只及于某个范围,相当于“仅仅”、“只”。如:这山洞刚能容一人进去;刚强(偏偏,偏要)
表示事物正好达到某种程度,有“不多不少”的意思,相当于“恰好”。如:水刚剩下一杯了
表示动作、行为或情况发生在不久之前,相当于“刚才”
刚被太阳收拾去,却叫明月送将来。--宋·苏轼《花影》
又如:战斗刚结束;刚然(刚,刚刚);刚子(刚只。刚刚,刚才)
用在复句里,后面用“就”等相呼应,表示两件事紧接着进行。如:刚进教室,上课铃就响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