连<名>
(会意。从辵,从车。本义:人拉的车)
同本义-
連,负车也。--《说文》。段注:“连即古文輦也。
连车组輓。--《周礼·故书巾车》
与其輂连。--《周礼·乡师》
行服连轺辇者。--《管者·海王》
民相连而从之。--《庄子·让王》。郑君、房君、司马君皆云:“读为辇。”
太后曰:‘老妇持连而瞏(還)。’--马王堆汉墓帛书《战国纵横家书》
姻亲关系;
吕嘉及苍梧(地名)秦王有连。--《史记·南越列传》
又如:连亲(连姻);连昏(连婚。本有姻亲关系而又结亲。即俗称亲上加亲)
由若干个排组成的军队一级组织,通常隶属于营。如:连长;连指导员
连词的简称
古州名
在今广东连县一带
在今四川筠连县
通“兰”。兰草()
薜荔白芷、蘼芜椒连。--《管子·地员》
通“链”。铅()
长沙出边锡。--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
通“辇”。用人拉的车
往蹇来连。--《易·蹇》。注:“连,辇也。”
姓
连<动>
(自汉以来,习用连,不用联,故反以借字改正字)
连接;相连;
一曰连山。--《周礼·太卜》
云连徒州。--《国语·楚语》
天姥连天向天横,势拔五岳掩赤城。--李白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
东连吴会,西接巴蜀。--《三国志·诸葛亮传》
又如:藕断丝连;连观(互相连接的楼台);连舻(舟船相连);连属(连接;连续);连枝(树枝相连;连在一起的树枝);连行(鱼类相随而行);连眉(两眉相接连);连云(比喻高与云齐)
连续,不停止;;
烽火连三月,家书抵万金。--杜甫《春望》
又如:连仍(连续不断);连住子(陆续地);连延(连续不断的样子);连更晓夜(昼夜不停);连珠儿(接连不断)
牵连;
少有连,必多方钩致。--清·方苞《狱中杂记》
又如:连缠(纠缠,牵连);连引(牵连;引及);连手(交情,牵连;勾搭)
联合;结合;;
外连衡而斗诸侯。--贾谊《过秦论》
民相连而从之,遂成国于岐山之下。--《吕氏春秋·审为》
约以连兵大举。--文天祥《指南录后序》
又如:连城(连成一片的好多城池);连横(也作“联衡”。战国时秦国对付六国的一种战略。古以南北为纵,东西为横)
同时获得
一钓而连六鳌。--《列子》
包括;全部在内。如:连他一共五口人;连皮200斤
连<介>
自;从
连太太起,里里外外的都不干净。--《红楼梦》
并;合并。并为一起。介绍动作、行为进行的方式。如:连职(一起供职);连步(并走;同行)
连<形>
艰难
孟轲虽连蹇,犹为万乘师。--扬雄《解嘲》
又如:连嵝(委曲,困顿);连蹇(艰难,困厄)
满。如:连宵(连天;满天);连冬(整个冬天);连江(满江)
连<副>
连续;多次
匈奴复连发大兵侵击乌孙。--《汉书》
连破其众。--脱脱《宋史》
连<连>
含有甚而至于之意。如:这个,连小孩子也知道
锁<名>
(形声)
置于可启闭的器物上,以钥匙或暗码(如字码机构、时间机构、自动释放开关、磁性螺线管等)打开的扣件
柄铁折叠环复,如锁上练,引之长丈许。--明·魏禧《大铁椎传》
又如:锁管(锁簧插入的锁身);锁孔(锁眼);锁梃儿(锁的销子);上锁
一种用铁环钩连而成的刑具
若见鬼把椎锁绳纆,立守其旁。--汉·王充《论衡·订鬼篇》
又如:锁靠(束缚手腕的刑具);锁韁(枷锁和韁绳)
链子
俄有赤龙长千余尺,电目血舌,朱鳞火鬣,项掣全锁,锁牵玉柱,千雷万霆,激绕其身。--唐·李朝威《柳毅传》
又如:锁子(锁链);锁甲(锁子铠,锁子错甲,即锁子甲)
姓
锁<动>
加锁,用锁锁住
长安布衣淮比数,反锁衡门守环堵。--唐·杜甫《秋雨叹》
又如:锁闭(加锁关闭);锁禁(关锁禁闭);锁锢(关销禁闭);锁院(科举考试时,为防作弊,封锁试场之门,称为“锁院”。宋代有机密则锁闭院门上奏。因又称机密之奏为锁院)
紧缩而形成皱纹。如:锁黛(美女锁眉头);双眉紧锁
缝制。如:锁边;锁眼
束缚
僧辩既入,背泉而坐,曰:“鲍郎有罪,令旨使我锁卿,卿勿以故意见期。”因出令示泉,锁之床下。--《梁书·鲍泉传》
又如:锁缚(用铁链或绳索捆缚);锁索(用铁链系束);锁士(囚禁的士人)
封闭;封锁;;。如:锁印(年终封印停止办公);锁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