智<形>
(会意兼形声。从日,从知,知亦声。“知”的后起字。本义:聪明,智力强)同本义;
然后智生于忧患。--《荀子》引《孟子》
甚智其子。--《韩非子·说难》
不可谓智。--《墨子·公输》
智术浅短。--《三国志·诸葛亮传》
少年智则国智。--清·梁启超《少年中国说》
又如:智赛隋何,机强陆贾(二人均为汉、楚时代智囊人物。意为聪明经顶,灵活异常);智数(才智;见识)
智<名>
智慧,智谋;
智,烛也。--《法言·脩身》
智,性也。--《韩非子·显学》
智者,心之府也。--《淮南子·俶真》
四时能变谓之智。--《管子》
凡人之智,能见已然,不能见将然。--贾谊《治安策》
又如:智着(智慧;知识);才智(智慧和才能);智刃(智慧之刃)
计谋;策略
道德上通而智故消灭也。--《淮南子·览冥》。注:“智故,巧诈也。”
又如:智计(计谋;智谋);智术(指君主通晓控制和使用臣下的策略、手段);智量(计策,计谋);智算(谋划,计算);智虑(智谋;谋划)
知识
所以知之在人者谓之知。知有所合谓之智。--《荀子》
智士。有智慧的人
语曰:“仁不轻绝,智不轻怨。”--《战国策》
又如:智地(智士集中之地)
春秋时晋国地名,在今山西省永济县北
姓
智<动>
通“知”。知道,认识
狗犬不智其名也。--《墨子·经说下》
而不智也。--《墨子·号令》
得此六者而君父不智也。--《管子·法法》。王念孙云:“智与知同。”
童〈名〉
(形声。重省声。本义:男奴仆)
同本义
得童仆贞。--《易·旅》
童子执帚。--《仪礼·既夕礼记》
小童持斧。--宋·苏轼《石钟山记》
又如:童奴(仆役);童隶(犹童仆);童仆(家僮和仆人);童妾(婢女;小妾)
小孩。年幼未成年的人
匪我求童蒙。--《易·蒙卦》
成童舞象。--《礼记·内则》
童寄者。--唐·柳宗元《童区寄传》
童微伺其睡。
将杀童。
持童抵主人所。
又如:童子(儿童;未成年的男子);童子科(科举考试中为儿童、少年设立的科目);童幼(童年;儿童);童角(一种儿童发式);童蒙(指无知的儿童;指童年);童稚(儿童;小孩);童趣(儿童的情趣)
指处女或童男的贞操
至期与女俱入房,亲以手去其童。--元·周达观《真腊风土记》
又如∶童男子(从未接近女色的男子);童真(童贞)
眼珠。通“瞳”
周生亦有言,舜盖重童子,项羽又重童子,岂其苗裔邪?--《汉书·陈用项籍传赞》
又如:童子(瞳人;瞳仁;眼珠)
姓
童〈形〉
未成年。亦泛指幼小。如:童牙(幼小);童昏(指年幼无知者);童孩(幼小);童弱(幼小稚弱者);童孙(幼小的孙子);童竖(未成年的宦官);童龀(幼小;童年);童羁(指童年)
愚昧;浅陋。如:童观(幼稚而浅陋的观察);童昧(犹愚昧);童蒙(幼稚愚昧);童昏(愚昧无知);童顽(年幼无知);童稚(幼稚)
面容红艳貌。如:童颜(红润如儿童的容颜);童颜鹤发
牛羊等未生角或无角
童牛之告。--《易·大畜》
又如∶童牛(无角之牛);童羊(无角的公羊)
山岭,田地无草木。如∶童土(没有草木的土地);童秃(光秃);童阜(光秃的土山);童枯(光秃枯竭);童童(光秃的样子)
植物无枝干或无果实。如∶童木(无枝干的树木);童稂(形似禾苗而不结实的一种野草);童梁(禾生穗而不实者)
头秃;没有头发。如∶童首(秃头);童颠(秃顶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