阳<名>
(形声。从阜,昜声。从阜,与山有关。本义:山南水北)
同本义
阳,高明也。--《说文》
山南为阳,水北为阳。--《谷梁传·僖公二十八年》
山东曰朝阳,山西曰夕阳。--《尔雅》
利刊阳木而火之。--《周礼·柞氏》。注:“生于山南为阳木。”
河阳之北。--《列子·汤问》
华山之阳。--宋·王安石《游褒禅山记》
阳谷皆入汶。--清·姚鼐《登泰山记》
泰山之阳,汶水西流。
又如:衡阳(在衡山之南),洛阳(在洛河之北);阳陆(山之南);阳濒(水之北岸);阳林(生在山南的林木);阳木(山南之木);阳柯(向阳光或南向的树枝);阳崖(向南的山崖);阳坡(向阳的山坡)
太阳
湛湛露斯,匪阳不晞。--《诗·小雅·湛露》
阳春布德泽。--《乐府诗集·长歌行》
斜阳草树。--宋·辛弃疾《永遇乐·京口北固亭怀古》
少年如朝阳。--清·梁启超《谭嗣同传》
又如:阳精(太阳);斜阳;阳宗(指太阳);阳明(太阳、阳光。也指光明。人体经络名);阳彩(日光,太阳的色彩)
物体的正面,前面;
自昔以钱之有字处为阴,无字处为阳。--清·顾炎武《日知录·钱面》
男性生殖器
其国男子年五十余,阳多痿。--《海国闻见录·东洋记》
又如:阳物(男性生殖器)
农历十月的别称。如:阳月(农历十月的别名,也称小阳春);阳朔(农历十月初一)
精液
女子七七四十九阴绝,男子八八六十四阳绝,过此为婚为野合。--《玉堂嘉话》
外面;
必谋功不察志,论阳效不存阴计。--汉·王充《论衡定贤》
又如:阳浮(表面顺从);阳效(表面的功效);阳冻(地面上的冰冻);阳事(外治,宫廷以外的政事);阳冰(结在水面的冰)
晴天;
仰福帝居,阳曜阴藏。--《文选·张衡·西京赋》
天;
阳灵停曜于其表,阴祗雾于其里。--《文选·左思·魏都赋》
又如:阳灵(天神);阳祀(祭天及宗庙)
人世
唐王游地府,回生阳世,开设水陆大会,超度阴魂。--《西游记》
又如:阳类(人世间的物类);阳寿(人在世间的寿命);阳报(在人世间得到的报应);阳功(人间功德)
额。又指前面正面
凡卜,辨龟之上下,左右,阴阳,以授命龟者,而诏相之。--《周礼》
眸子。借指美目
阳,《方言》:燕、代、朝鲜、洌水之间或好目为阳。--卷子本《玉篇》
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阳是贯彻于一切事物的两个对立面之一,跟“阴”相对(,,.),。如:阴阳二气;阳九
古代阴阳家、方士以四千六百一十七岁为一元,初入一元为一百零六岁,有旱灾九年,称为阳九。其余尚有阴九、阴七、阳七、阴五、阳五、阴三、阳三等。阳为旱灾,阴为水灾。
太乙数以四百五十六年为一阳九,二百八十八年为一百六。阳九为奇数,为阳数之穷;百六,偶数,为阴数之穷。
道家称三千三百年为小阳九,小百六;九千九百年为大阳九,大百六。(天厄称为阳九,地亏称为百六);阳干(指十干中的甲、丙、戊、庚、壬。即列于单数位天干。与阴相对);阳木(春夏所生的树木。一说为山南之木);阳辰(相术家以十二地支中的单数位,子、寅、辰、午、申、戊六日为阳辰,余六日为阴辰);阳鱼(鱼。因其生于阴生属于阳,故名);阳童(未成年而死的庶子。一说男孩夭亡为阳童,女孩夭亡为阴童);阳施(阳气散布);阳道(外事,政事);阳会(古俗妇女于每月十九日夜举行的一种聚会);阳德(阳气。也指日);阳错(阴阳家的迷信之说);阳声(古乐声分阴阳,六律为阳声。也指清声);阳灵(祭天之所。也指太阳)
中国中医学上指人体内部某些器官
太阳藏独至,厥喘虚气逆,是阴不足,阳有余也。--《素问》
又如:阳病(中医指阳虚有寒的病症);阳疾(中医指热邪)
春秋国名。在今山东省沂水县西南
春秋燕邑名。在今河南省唐县东北
指春夏
夫人在阳则舒,在阴则惨,此牵乎天者也。--张衡《西京赋》
又如:阳和(春天的暖气);阳夏(夏季);阳时(春夏之时);阳官(指《周礼》中的春官)
中午
夏后氏祭其暗,殷人祭其阳,同人祭日以朝及暗。--《礼记》
通“旸”。日出
殷人祭其阳。--《礼记·祭义》。郑玄注:“阳,读为曰雨曰旸之旸。”
艾,时阳若。--《汉书·五行志中之上》
姓。如:阳成(复姓)
阳<形>
凸出。如:阳沟里失风(喻在安全场合出事);阳文(镂刻在器物上凸起的文字。也称阳识);阳刻(浮雕)
带正电的。如:阳电;阳极
颜色明亮
神光离合,乍阴乍阳。--曹植《洛神赋》
鲜明-
得时之麻,必芒以长,疏节而色阳。--《吕氏春秋》
温暖
春日载阳,有鸣仓庚。--《诗·豳风》
又如:阳回(阳气回转);阳晁(晴朗的早晨);阳嘉(春日的暖气);阳春有脚(比喻为人带来春天般的温暖)
干旱
太白司艾,西岳国师典致时阳,白炜象平,考量以铨。--《汉书》
诈伪
皆阳应曰。--明·崔铣《记王忠肃公翱三事》
如:阳言(诈言。同佯言)
奇数
阳数奇,阴数偶。--《白虎通》
又如:阳爵(奇数的爵位等级);阳数(奇数)
阳<动>
外露;显露;
仲尼曰:“无入而藏,无出而阳,柴立其中央。”--《庄子·达生》
假装;
而箕子被发阳狂。--《大戴礼记·保傅》
然阳浮慕之。--《史记·酷吏张汤传》
故胜己者,则不得闻,闻亦阳不知也。--晋·葛洪《抱朴子》
复苏;生长;
日月还复周,我去不再阳。--晋·陶潜《杂诗》
通“扬”。举起;
君子阳阳。--《诗·王风·君子阳阳》。王先谦云:“阳为扬之假借。”
其声清阳而远闻。--《周礼·考工记·梓人》
阳<副>
表面上
吴主孙休,恐其内变,阳示恩宠,内实防之。--《三国演义》
又如:阳施阴夺(表面给予,暗中夺回);阳奉阴违
庸<动>
(会意。小篆字形。从用,从庚。“庚更”同音,表更换。先做某事,然后更换做别的事。本义:用;需要)
同本义;
庸,用也。--《说文》
畴咨若时登庸。--《书·尧典》
我生之初,尚无庸。--《诗·王风·兔爰》
齐子庸止。--《诗·齐风·南山》
靖潜庸回。--《左传·文公十八年》
庸動长老。--《国语·周语中》
请始无庸战。--《国语·越语上》
常与否定副词“无”、“勿”、“弗”连用
无稽之言勿听,弗询之谋勿庸。--《书·大禹谟》
我无庸去,只是教阁下个至良极美的法则。--《礼记》
又如:无庸讳言;无庸细述;毋庸讳言;庸释(舍弃)
任用
名之所在,上之所庸。--清·顾炎武《日知录》
又如:庸庸(任用应受任用的人);登庸(选拔重用)
受雇用,出卖劳动力
买庸而决窦。--《韩非子·五蠹》
如:庸作(受雇而为人劳作);庸仆(佣工、仆役);庸僦(雇佣租赁)
酬其功劳
亲亲故故,庸庸劳劳,仁之杀也。--《荀子·大畧》
又如:庸勋(酬劳有功的人)
庸<形>
平常
庸,常也。--《尔雅》
此庸夫之怒也。--《战国策·魏策》
恒丝庸帛。--《论衡·量知》
布帛寻常,庸人不释。--《韩非子》
又如:庸德(常德,一般的道德规范);庸人(常人);庸众(常人;一般的人);庸情(犹俗虑,常人的心志);庸格(常例);庸音(常音。喻指平庸的文辞和言论);庸民(平民;普通的人);庸凡(平凡)
平庸
任重职大,非庸材所能堪。--《汉书·薛宣传》
又如:庸庸碌碌(形容人平庸,没有志气);庸涩(平庸晦涩);庸下(平庸低下);庸懦(平庸懦弱);庸伍(才识平庸之辈);庸臣(平庸之臣);庸朽(庸下衰朽);庸主(平庸的君主);庸君(平庸之君;昏君);庸鄙(平庸鄙俗);庸腐(平庸陈腐;平庸迂腐);庸儒(平庸的儒者)
庸俗,庸鄙。如:庸邪(指庸俗邪僻之人);庸狡(庸鄙而奸滑);庸塞(庸鄙不通);庸遴(庸鄙贪吝)
昏庸,庸下
不有乱常,则多庸暗。--《晋书·惠帝纪论》
又如:庸暗(昏庸愚昧);庸朽(庸下衰朽)
浅陋。如:庸医杀人(医生的医术低劣,致误投药物而使人丧命);庸奴(见识浅陋之人。含有鄙夷之意);庸妄(浅陋妄为);庸昧(谓资质愚钝,才识浅陋。常用作谦词)
庸<名>
功勋
现克一堡之庸,酬通侯之锡者,又何若不伦?--清·魏源《圣武记》
又如:庸功(庸伐,庸勋,庸绩。功勋;功绩);庸器(古代铭功的铜器)
受雇用的人
庸人訾厉。--《管子·入国》
取庸而强饭之。--《淮南子·缪称》
又如:庸保(受雇充任杂役的人);庸仆(佣工、仆役)
劳苦
我生之初,尚无庸;我生之后,逢此百凶。--《诗·王风》
受雇者的工钱
写书取庸自给。--《新唐书》
又如:庸钱(工资)
古国名,在今湖北省
庸蜀之南。--唐·柳宗元《柳河东集》
姓
庸<副>
或许,大概
虽王之国,庸独利乎?--《汉书》
怎么。表示反问。如:庸安(何以,怎么);庸何(何,什么)
表示反问,可译为“难道”、“岂”、“哪里”…
庸非昔日之乐。--明·刘基《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》
庸知其年之先后。--唐·韩愈《师说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