京<名>
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象筑起的高丘形,上为耸起的尖端。本义:人工筑起的高土堆)
同本义
京,人所为绝京丘也。--《说文》
辨京陵。--《左传·襄公二十五年》
筑重京。--《淮南子·览冥》
为京邱若山陵。--《吕氏春秋·禁塞》
乃觏于京。--《诗·大雅·公刘》
于堑里筑京,皆高五六丈。--《三国志·公孙瓒传》
又如:筑京(堆土为小山);京丘(为战死的人所筑的坟墓。即京观);京观(古代战争中,胜者为了炫耀武功,收集敌人尸首,封土而成的高冢);京冢(京观)。泛指高大的山丘
望楚与堂,景山与京。--《诗·鄘风·定之方中》
又如:京峙(高丘);京陵(高丘大阜)
方形大谷仓。如:京坻(谷米堆积如山。形容丰收);京囷(粮仓);京运(指运往京仓的粮食);京储(京仓的储备粮食)
国都
念彼京师。--《诗·曹风·下泉》
辞帝京。--白居易《琵琶行》
迁我京职。--明·崔铣《记王忠肃公翱三事》
京中有善口技者。--明·高启《书博鸡者事》
至京。--清·周容《芋老人传》
君之始入京也。--清·梁启超《谭嗣同传》
又如:京吏(京师各衙门的都吏。别于外吏而言);京圻(京都);京府(京畿。京城和京都附近的地方;国都所在地);京仓(京师储粮的地方)
京族
通“鲸”
乘钜鳞,骑京鱼。--《汉书·扬雄传上》
又如:京鱼(鲸鱼)
古代数目名十兆为京,一说万万兆为京。古代数位序列是:万、亿、兆、京。十兆为京,
京垓岁之中。--英赫胥黎著、严复译《天演论》
又如:京垓(古代以十兆为京,十京为垓。极言众多)
春秋时邑名,汉置京县。故城在今河南省荥阳县东南二十余里
南京。明太祖建都于此,故《儒林外史》仍沿习称京。如:京江(扬子江的别称)
今特指北京。如:京调(戏曲腔调名。清代自乾、嘉以后昆曲渐衰,地方戏中的皮黄兴起,流传于湖北一带称汉剧,于安徽一带称徽调。乾隆末期徽调传至北京,并采其他戏曲之长处,成为京调,使当时流行的昆曲、戈阳腔、梆子等均相形失色);京报(清代由北京报房商人出版发行的邸报,登载朝政文书和有关政治动态);京八寸(过去北京地区流行的一种长约八寸的烟袋)
姓
京<形>
大,盛
京,大也。燕之北鄙,东楚之郊,或谓之京。--《方言一》
京,大也。--《尔雅》
裸将于京。--《诗·大雅·文王》
曰嫔于京。--《诗·大雅·大明》
莫之与京。--《左传·庄公二十二年》
京邑翼翼。--张衡《东京赋》
发京仓。
京师者何?天子之居也。京者何?大也。--《公羊传·桓公九年》。朱骏声曰:“京大师众也。”
又如:京鞋(华美而样式新颖的鞋);京仓(大粮仓。朱骏声曰:“京大师众也”);京庾(大粮仓);京枣(大枣)
悲痛的
忧心京京。--《诗·小雅·正月》
卫<动>
(会意。从韋币从行。甲骨文中“卫、韦”同字。意思是在大道(行)站岗保卫(韦)。本义:保卫;防护)
同本义
卫,宿卫也。--《说文》
卫护也。--《玉篇》
以卫王宫。--《战国策·赵策》
备一夕之卫。--《左传·僖公三十二年》
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。--诸葛亮《出师表》
又如:卫籍(军籍);守卫(防守保卫);自卫(保卫自己);捍卫(保卫);卫守(保卫防守);卫助(保卫协助);卫足(比喻自全或自卫);卫侍(保卫侍奉);卫社(保卫国家);保家卫国;卫卒(护卫的兵卒);卫养(保护安抚);卫从(护卫侍从);卫蔽(卫护遮掩)
防护使之不受危险。如:卫奉(守护侍奉)
谋求
有货,以卫身也。--《国语·鲁语下》
卫<名>
卫士,保镖。如:卫帮(清代民间秘密结社之一)
担任卫护、防守之职的人
文公之入也无卫,故有吕、却之难。--《左传》
周代京师以外的行政区域之一
过了半年,松潘卫边外生番与内地民人互市,因买卖不公,彼此吵闹起来。--《儒林外史》
驴的别称
南中丞卓,吴楚游学十余年,衣布缕,乘牝卫,薄游上蔡。--《云溪友议》
箭羽'
楚熊渠子出,见寝石,以为伏虎,将弓射之,矢没其卫。--《论衡·儒增》
卫生的简称。如:环卫部门
古国名。周武王弟康叔封地。至懿公为狄所灭。戴公野处漕邑,文公又徙居楚丘。秦始皇既统一全国,独置卫君,为附庸,至二世元年废
之晋过卫。--《吕氏春秋·慎行论》
宋、卫、中山。--汉·贾谊《过秦论》
边陲,边远的地方
侯卫之班,藩服之职。--《文选》
水名。源出河北省灵寿县东北,南流至县东南,合滹沱河
恒、卫既从,大陆既作。--《书·禹贡》
肢体
四卫变强。--《吕氏春秋》
姓。如:卫青(汉武帝时的大将军,在讨匈战争中,屡立战功);卫夫人(晋卫恒从女,李矩妻,也称“李夫人”。善书法。王羲之、王献之的书法为她所传授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