才<形>
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上面一横表示土地,下面象草木的茎(嫩芽)刚刚出土,其枝叶尚未出土的样子。本义:草木初生)
同本义()
才,草木之初也。--《说文》
有才能;有本领
试使斗而才。--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
又如:才郎(有才学的郎君);才哲(才智卓越的人);才雄(杰出的人才);才英(指才华杰出的文人);才杰(杰出的人才)
才<名>
才力;才能
任人之才。--《淮南子·主术》
虽才高于世,而无骄尚之情。--《后汉书·张衡传》
况刘豫州王室之胄,英才盖世。--《资治通鉴》
又如:才伐(才力门望);才格(才能。一说指才能高低的程度);才望(才能与名望);才理(才力和思路);才笔(写作的才华);才义(才思和义理)
人才。常写作“材”
乐里多才。--《列子·仲尼》
举贤才。--《论语》
救时应仗出群才。--清·秋瑾《黄海舟中》
又如:唯才是举;干才;广开才路;栋梁之才;廊庙之才
天赋的特殊才能。如:诗才;才调(才情风格)
从才能方面指某类人,,
夫管子,天下之才也。--《国语·齐语》
又如∶奴才;蠢才;天才;人才
通“材”。材资;本能
非天之降才尔殊也。--《孟子·告子上》
才能不及中人。--《史记·李将军列传》
西门豹治邺,民不敢欺,三子之才能,谁最贤哉?--《史记·滑稽列传》
五才之用,无或可废。--《后汉书·马融传》
木有用叫做“材”,物有用叫做“财”,人有用叫做“才”。故“材”、“财”、“才”三字同源。--王力《同源字典》
当今乏才,以尔为柱石之用,莫倾人栋梁。--《世说新语·规箴》
姓
才<副>
刚刚
才数月耳。--《汉书·贾才传》
远县才至,则胡又已去。--《汉书·晁错传》
此印者才毕,则第二板已具。--宋·沈括《梦溪笔谈》
又如:刚才(刚要,刚刚);方才(才,刚刚)
这样迟,这么迟--前面有问原因的疑问词语。如:你怎么才来?
仅,只--表示数量少,程度低
初极狭,才通人。--晋·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
浅草才能没马蹄。--唐·白居易《钱塘湖春行》
又如:一共才十个,不够分;才属(仅能连续)
表示只有在某种条件下或由于某种原因、目的而能怎么样。用于后一分句,前一小句常有“只有、必须、要、因为、由于”等词语;
惟正月才生魄。--《晋书·夏侯湛传昆弟诰》
才小富贵,便豫人家事。--《晋书·谢混传》
又如:要多练习,才能提高成绩;正因为有困难,才派我们去
强调确定语气
才+形+呢。主要强调程度高。如:这才好呢!
才+是…。含有“别的不是”的意味。如:这才是好样的!
才+不+动+呢。肯定句少用。如:我才不去呢!
义<名>
(会意。从我,从羊。“我”是兵器,又表仪仗;“羊”表祭牲。本义:正义;合宜的道德、行为或道理)
同本义;;
义固不杀人。--《墨子·公输》
义不杀少。
生,亦我所欲也,义,亦我所欲也,二者不可得兼,舍生而取义者也。--《孟子·告子上》
引喻失义。--诸葛亮《出师表》
度义而后动。--宋·王安石《答司马谏议书》
燕赵之君,始有远略,能守其土,义不赂秦。(义,坚持正义。)--宋·苏洵《六国论》
又如:丈义(主持正义);义断恩绝(恩情道义断绝);义不容辞(道义上不容推辞)
情谊;
违情义。--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
又如:无情无义;忘恩负义;义义合合(团结和睦);义让(为顾及情谊而相让);义友(结义或聚义的友辈);义兄弟(结义的兄弟);义气(为情谊而甘愿替别人承担风险或作自我牺牲的气度)
意义;意思
见义远。--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
又如:词义
理。如:义以成命(国家的法令,必以义理为依据,方能施行);义薄云天(义理高厚,直达云天。形容道义极为隆盛)
姓
义<形>
名义上的;;
隐士赵逸,来至京师,汝南王拜为义父。--《洛阳伽蓝记》
又如:义子(非亲生之子,而认作父子或母子关系);义父(经拜认为父。非亲生之父,即干爹,假父)
与志愿者有关的;由志愿者组成的。如:义状(起义的状子);义军;义从(志愿的随从)
善;美
宣昭义问。--《诗·大雅·文王》
又如:义问(善声;美好的声誉);义荣(由于修身立德而自然具有的荣誉);义心(常存节义的心境)
用于施舍、救济的;为公益而不取报酬的。如:义庄(旧指某些豪绅地主拨出部分田地,作为族产,以供祭祀办学、救济本族孤寡等费用);义田(为救助穷困者而购置的田地)
假的。如:义杖;义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