丙<名>
(象形。本义:鱼尾。《尔雅·释鱼》曰:‘鱼枕谓之丁,鱼肠谓之乙,鱼尾谓之丙’。乙之象鱼肠,丙之象鱼尾,可无庸说。”)
鱼尾
鱼尾谓之丙。--《尔雅》
假借为天干的第三位,与地支相配,用以纪年、月、日“”
其日丙丁。--《礼记·月令》
丙刚丁柔。--《广雅·释天》
如:丙子、丙戍、丙寅以纪年;丙科(汉代考试的第三等科目);丙夜(即三更。半夜,夜中子时)
古代以十干配五方,丙为南方之位,因以指南方
丙位南方,万物成炳。--《说文》
又如:丙向(南向,即朝南)
五行中丙丁属火,因以为火的代称。丙为阳火,丁为阴火。如:丙丁神(火神);付丙(烧掉)
在可数序列中的第三个。如:丙等
州<名>
(会意。甲骨文字形,两边的曲折线象河流,中间象水中的陆地。“州”是“洲”的本字。小篆字形象两个“川”字相重合。本义:水中的陆地)
同本义。后作“洲”
水中可居曰州。--《说文》
字亦作洲。
在河之州。--《诗·周南·关雎》。毛本作“洲”。
中国古地方行政区划名。相传禹治水后,分其领域为九州。历代多有兴废。民国废州。有些地名仍沿用至今
昔,尧遭洪水,民居水中高土,故曰九州。--《说文》。按,即禹贡之冀、兖、青、徐、扬、荆、豫、梁、雍也。舜分青为营州,分冀为幽州,并州,即虞书十二州也。禹平水土,还为九州。
跨州连郡。--《三国志·诸葛亮传》
南越中数州。--唐·柳宗元《柳河东集》
虚吏白州。--唐·柳宗元《童区寄传》
守州城者。--《资治通鉴·唐纪》
又如:州同(知州的辅佐官);杭州;苏州;柳州;州序(州学,州校);州城(旧时州署所在城邑);州道(州涂。绕城之道)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为少数民族介乎自治区和自治县之间的区划名。如: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
中国古代户籍编制单位
州,国也。--《广雅》
二百一十国为州。州有伯。--《礼记·王制》
五党为州。--《周礼·大司徒》。注:“二千五百家。”
晋于是乎作州兵。--《左传·僖公十五年》
虽州里行乎哉。--《论语》。郑注:“万二千五百家为州。”
州十有二师焉。--《书大传》。注:“州凡四十三万二千家。”
里十为州。又,术十为州。--《管子·度地》
又如:州乡(泛指乡里);州壤(州里,乡里);州巷(乡里)
周代国名
姜姓。故域在今山东省安丘县东北
偃姓。故域在今湖北省监利县
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