郑<名>
(形声。从邑,奠声。从邑,与地名、邦域有关。本义:周代诸侯国名,姬姓)
同本义
郑,京兆县,周厉王子友所封。从邑,奠声。宗周之灭,郑徙缯洧之上,今新郑是也。--《说文》
至于南郑。--《穆天子传》。此旧郑也。
郑穆公使视客馆。--《左传·僖公三十三年》
周西都畿内地。周宣王封季弟友(桓公)于此。在今陕西华县境。其后犬戎杀周幽王,桓公死之,其子武公与晋文侯定平王于东都,武公迁居东都畿内,都新郑,即春秋之郑国。战国时为韩所灭。又如:郑声(郑国音乐);郑风(《诗》十五国风之一);郑国渠(古代关中平原的人工灌溉渠)
原指春秋战国时郑国的民间音乐,后与所谓雅乐对举,指与雅乐相背的“淫邪之音”
改华服以就紫,变雅音而入郑。--《惟皇诫德赋》
又如:郑音(本指春秋时郑国的音乐,后多指俗乐)
姓
郑<形>
郑重;慎重
郑,重也。--《广雅》
非皇天所以郑重降符命之意。--《汉书·王莽传》
又如:郑重其事(对某件事持慎重、认真、严肃的态度)
功<名>
(会意。从力,工声。“工”亦兼表字义,表示用力从事工作。本义:功绩,功业;功劳)
同本义;x;;
功,以劳定国也。--《说文》
国功曰功。--《周礼·司勋》
欲诛有功之人,此亡秦之续耳。--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驽马十驾,功在不舍。--《荀子·劝学》
位尊而无功,奉厚而无劳,而挟重器多也。--《战国策·赵策》
又如:功誉(功绩与声誉);功行(功绩与德行);功化(功业与教化);功成名就(建立了功业,才有名声。后指功绩、名声皆得)
事情;工作
嗟我农夫,我稼既同(集中),上(通“尚”,还)入执宫功(室内的事)。--《诗·豳风·七月》
惟荒度土功。--《书·益稷》
事求可,功求成。--《庄子·天地》
物理学名词。由于力的作用而产生的能的转化。如:作功;机械功
功夫。指技术和技术修养造诣。如:唱功;练功;基本功;功架;做功;用功;下苦功
功德;恩德
今恩足以及禽兽,而功不至于百姓者,独何与?--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
通“工”
事
登是南邦,世执其功。--《诗·大雅·崧高》
故男不群乐以妨事,女不群乐以妨功。--《晏子春秋·内篇谏上》
土木营造之事
内兴功作,外攘夷狄。--《汉书·食货志上》
工程和劳动人力
陇右取材,功夫不难。--《三国志·魏书·董卓传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