的<助>
用在定语后,表示词与词或短语之间的修饰关系-,-…。如:红色的气球;小小的进步
用在定语后,表示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的领属关系,'。如:中国的水稻;农民生活的提高
<代>.附着在词或短语之后,构成“的”字结构,代替所指的人或物。如:卖菜的;吃的
助词。“的”字前后用相同的动词、形容词等,连用这样的结构,表示有这样的,有那样的。如:推的推,拉的拉
用在谓语动词后面,强调这动作的施事者或时间、地点、方式等。如:谁买的书?;他是昨天进的城;我是在预售处订的票
用在两个同类的词或词组之后,表示“等等、之类”的意思。如:破铜烂铁的,他捡来一大筐
用在陈述句的末尾,表示肯定的语气。如:这件事儿我是知道的
用在两个数量词中间
口∶表示相乘。如:这间房子是五米的三米,合十五平方米
方∶表示相加。如:两个的三个,一共五个
同“得”,后面带补语
那知进了园门,园子里已结坐的满满的了。--《老残游记》
同“地”。用在状语后,表示状语和中心词之间的修饰关系
的<副>
确实;实在;
不因霜叶辞林去,的当山翁未觉秋。--秦观《淮海集》
又如:的对;的据(真凭实据);的觉(果然;的确);的是(的确是)
必定;一定。如:的决(处决;处斩);的的(特意)
忠<形>
(形声。从心,中声。本义:忠诚无私,尽心竭力)
同本义;;
不可谓忠。--《墨子·公输》
忠之属也。(忠,尽力做好本分的事。)--《左传·庄公十年》
为忠善者。--诸葛亮《出师表》
又
志虑忠纯。
君子以为忠。--宋·司马光《训俭示康》
尽心于人曰忠,不欺于己曰信。--宋·司马光《四言铭系述》
又如:忠贞廉士(忠诚坚贞廉洁的人);忠孝带(清代官员系的一种短而阔的带子,用于保驾或皇帝赐死时自尽);忠敬(忠诚恭敬)
忠厚
交不忠兮怨长。--《楚辞·九歌·湘君》
又如:忠嘉(忠厚善良);忠笃(忠厚笃实)
忠<动>
尽忠。特指事上忠诚
忠陛下之职分。--诸葛亮《出师表》
又
忠而被谤。
又
求忠以自为。
忠孝如古人某。--清·周容《芋老人传》
又如:忠功(尽忠建功);忠效(尽忠效力);忠益(尽忠报效的益处);忠孝(忠于君国,孝于父母);忠略(忠于君国的谋略);忠情(忠于君国的感情)
忠<名>
忠臣
莫不欲求忠以自为。--《屈原列传》
通“中”。中间,适中
忠人之和。--《管子·禁藏》
则有仇讐之忠。--《韩非子·五蠹》。高亨云:“忠,借为中。”
姓